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6年12月8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邀请著名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所毛景文教授,进行了题为“矿产资源:需求、发现与探索”的学术报告,主要报告国内外矿床成矿理论和矿床模型研究新进展,新技术方法应用与找矿,矿产资源需求态势判读及其采矿现代化技术应用。讲座紧扣主题,理论分析专业,列举了大量详实的矿产模型实例加以讲解,受到了来自地科院、高咨中心、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多家单位相关专业科研人员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等师生的热烈欢迎,互动气氛浓厚。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形势的迫切要求,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一次深度探索,2016年正式启动,通过特聘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举办“名师讲堂”,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现已连续举办5期,并将所有讲座资料共享在中国地质图书馆“名师讲堂”栏目,免费向系统内外地质工作者开放。

     

    讲座现场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举办“矿产资源:需求、发...

    为配合金沙江支流美姑河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精细化调查顺利实施,环境监测院成无人机工作组,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昭觉县,针对调查区内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带等典型地质灾害点开展倾斜摄影测量与三维可视化调查,这是将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首次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工作区属大凉山中山地貌,山高、坡陡、谷深,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河谷两岸雾大且多有雷雨,给飞行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无人机工作组一行克服困难,历时 9 天,对工作区内的 8 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调查,有效飞行 12 架次,顺利完成了飞行任务。无人机获取的多角度倾斜摄影数据远程传输至后方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工作组在现场应用高性能移动处理终端完成了牛牛坝后山场镇斜坡的三维建模工作,成图比例尺为 1:1000-1:2000 。

    应用建立的灾害体三维模型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表面模型 (DSM) 等数据,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灾害点的全貌,实现灾害体边界判读与量算,同时可以辅助开展物探、槽探等地质灾害勘探工作,有效降低了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提高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效率。

    此次工作是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的首次应用,工作组理清了区域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倾斜摄影工作流程,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初步实现了对于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精细化调查,总结了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环境监测院将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首次运用于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