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激发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业务能力提升,按照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政治思想建设年”部署安排,发展研究中心于5月3日举办以“开启新时代 创新促发展”为主题的青年论坛。

    围绕发展研究中心参谋、支撑、服务的定位,共有来自发展研究中心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地质调查业务支撑、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境外地质矿产研究、矿产勘查技术指导等六大业务板块的13名同志作了汇报,题目分别是美国深空对地观测工作进展及启示、全球深海采矿发展趋势及中国的路径选择、中国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构建央地协调联动机制初探、地质数据出版体系框架与工作展望、国家地质虚拟展馆建设简介、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大数据研究与建设、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变革野外工作模式、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光薄片识别分类方法、小课堂 大舞台—援外培训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阿曼油气工业现状及思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找矿成果进展与思考、钦杭成矿带(东段)“SEDEX型”铜矿的成因机制和找矿预测启示。与会专家和领导充分肯定了发展研究中心业务和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本次论坛的内容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指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覆盖面广。13位汇报人准备充分,汇报精彩,答辩流畅,水平较高,不仅多角度展示了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度项目取得的成果,也充分展现了青年的朝气活力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他说,少年时或曾是“多歧路、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到青年就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怀和信心,但是学术探索之路和科研生命历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付出很多心血与汗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衷心寄语发展研究中心青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在这茁壮蓬勃的春天里,“承前启后研究树,创新思学地质根。风发意气青春盛,报恩祖国华夏心” 。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由发展研究中心团委、科技处、人事处联合主办的青年论坛是发展研究中心纪念“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一,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年,已成为发展研究中心青年职工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为发展研究中心人才成长和学科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多位专家到会指导,发展研究中心职工100余人参加活动。

    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近日,河北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学术委员会成员和特邀专家对实验室的建设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出实验室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合理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深入探索影响地下水中污染运移和归宿的机理,突破修复的关键技术,培养该方向的创新人才和团队,通过成果转化、制定标准、加强交流扩大行业影响力。要结合国家需求,加强实验室特色凝练和总结,为把实验室建设成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一流实验室而努力。

    会上,清华大学李广贺教授作了题为“低渗透地层-组分赋存与驱动输移”的报告,介绍了低渗透地层中驱动输移的方法,提出电渗析流与化学/生物技术耦合将成为主要技术;吉林大学赵勇胜教授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点与关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丁爱中教授作了题为“地下水曝气技术模拟与优化设计研究”报告,强调对场地的认识是实施修复的基础;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远峰研究员介绍了“某油库场地污染调查与评估”,分享了污染地下水修复的经验,提出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应明确包含污染水体和含水介质两部分,才能更科学的指导污染地下水的调查及修复工作;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潘波教授作了题为“红土高原地区人工植被下天然有机质更替与污染物行为”的报告,提出要将有机碳和污染物行为联系起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袁松虎教授作了题为“二价铁矿物活化氧气产生羟自由基-机理发现与环境修复初探”的报告,发现地下环境富含的二价铁矿物可活化氧气产生强氧化性羟基,可利用此机理对有机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李小方研究员作了题为“金属尾矿植物修复过程中水化学动态”报告,关注了澳大利亚某尾矿修复过程中的地下水水化学动态及其主导因素;刘永兵研究员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精准化修复设计研究”,提出对精准原位稳定化修复的理解。与会人员与专家们进行了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国土资源部实验管理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授、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水环所及有关环保科研机构公司的50多人参加会议。

     

    重点实验室年会召开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河北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

    2016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此次研讨会共收集到11位国内外学术委员及专家的学术报告。中心学术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国际组织代表,国际培训班的所有学员及教员,以及其他嘉宾等来自17个国家的6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11月15日上午,在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的主持下,对中心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一一介绍,并对此次研讨会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塞尔维亚IAH(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国家委员会主席Petar. T. Milanovic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蒋忠诚副所长、波兰西里西亚大学AndrzejTyc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程海教授、巴西岩溶研究所Augusto Auler教授分别作了报告,题目分别为“Effects of dams and reservoirs in karst on microclimate”(岩溶区大坝和水库对小气候的影响机制)、“Leakage of water and soil in Karst Areas, Southwest China”(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土漏失)、“Hypogene karst related to CO2 system”(与二氧化碳系统相关的深层岩溶)、“Climate variability over the past 600,000 years”(过去60万年来的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下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治理等学术问题展开讨论。

    11月15日下午,在中心秘书长章程研究员的主持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胡晓农教授、美国国家洞穴与岩溶研究所George Veni所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雷明堂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R.Lawrence Edwards教授、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再华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夏日元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题目分别为“Seawater intrusion in karst groundwater: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海水入侵岩溶地下水:观测与模拟)、“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role of karst conduit morphology, hydrology, and evolution in the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carbon and associated sediments”(岩溶管道形态、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演化在碳及相关沉积物的运移、储存过程中的作用初探)、“Karst collapse investigation in China”(中国岩溶塌陷地质调查)、“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from Chinese Cave Deposits”(中国洞穴沉积物记录反应的东亚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 sink produced by coupled action of carbonate weathering and aquatic photosynthesis: Regulation by climate and land use/cover chagnes”(基于碳酸盐岩风化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双重作用下的碳汇的重要性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调节作用)、“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groundwater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outh China”(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水特点与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岩溶地区碳汇与碳循环、中国岩溶塌陷及南方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会议在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激烈友好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参加本次会议的学员、专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的相关报告非常精彩,都是各位专家在其擅长领域的系统性总结和综合,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启发各自的科研思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希望未来还能有多次类似的合作研讨活动。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