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4月17日至23日是主题宣传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进一步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在地球日宣传周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跟小编一起来欣赏那些精彩的瞬间吧!

    南京地调中心  

    4月2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江苏省地质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省地质局、秦淮区科学技术协会、秦淮区科学技术局、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等十余家单位举办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吸引了近300人参加。

    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打造沉浸式体验,依托华东实物地质标本馆、“天演”文化广场等科普阵地,以“石语寻踪”为主题,通过矿石鉴定、趣味打卡、“宝石卡片”寻踪等互动活动,将地质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设置限量标本碎片收集、矿物文创衍生等设计,成功打造了“欧亚之基” 文化IP,推动地质文化大众化。第二阶段举办科普主题报告会,多位专家围绕低空经济、寒武纪生命演化、玄武岩科学价值等前沿领域,以通俗易懂的讲解打破专业壁垒,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此次活动宣传推广有力,吸引了网红、科普大V实地打卡,借助微信、抖音、小红书多个平台传播。主题科普报告会通过直播平台扩大覆盖面,线上近6万人观看。同时,获得江苏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有效提升活动知晓度与科普成效。

    西安地调中心

    在世界地球日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安校区开展地质科普活动。陕师大附中长安校区5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活动分启动仪式、科普讲堂、知识竞答、沉浸体验四个阶段。启动仪式上,西安地调中心分别向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附属中学、小学授予“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与会师生共同观看了西安地调中心宣传片和第56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短片。 

    西安地调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赵君作《空气-隐形的伙伴》主题讲座,深入阐释空气与人类生存的深层关联,并融合碳中和、PM2.5防护等社会热点,从地质时间尺度理解当下环境问题。知识竞答环节以地质主题文创为奖品,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互动性。  

    在科技体验阶段,地球奥秘展展示锂、石油等多种重要资源,现代科技站呈现遥感卫星等前沿成果,未来实验室借助VR设备打造沉浸式体验,让学生“穿越”地球,直观感受地球科学魅力。

    青岛海洋所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海洋科普联盟、山东石油学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地质学会等单位共同推出“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科普讲座直播,3万余人次通过多平台观看直播。

    活动紧扣“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以专家讲座形式展开。青岛海洋所袁勇高级工程师做客业治铮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台,围绕二氧化碳在海底“安家”,从二氧化碳危害切入,引出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这一“双碳”实现路径,阐述其封存面积广、潜力大、安全性高等优势。同时,结合挪威Sleipner油田和我国恩平15-1项目,介绍该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

    此次直播让观众深入理解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内涵,普及海洋、地质学科知识,展现我国海洋地质创新成果,有力提升公众地球环境保护意识。

    资源所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依托第六届“资源与地球”杯少年儿童公益绘画大赛,组建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研究员、青年研究生构成的豪华科普团队,以“科学家面对面”的形式,举办颁奖仪式暨开放活动。本届大赛共收到20多个省市800余幅作品,活动当日200余名小朋友和家长参与。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郑绵平院士讲述研究地球科学的意义,鼓励儿童探索科学;宋扬副所长鼓励少年儿童多了解矿产资源;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张蓉老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梁忠老师分别带来科普讲座,以生动讲解激发儿童兴趣。

    随后,小朋友们参观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资源所标本室、透射电镜实验室、扫描电镜实验室、资源所标本展等。郑绵平院士介绍盐湖知识,宫江华副研究员、赵晨辉博士、李保亮、尤俊杰博士讲解矿石奥秘,于洪副研究员、王栋副研究员、赵云彪博士和刘金宇博士介绍实验仪器。通过与科学家面对面深入交流,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地球科学魅力。

    活动还为25名获奖代表颁奖、21名小志愿者赠送精美纪念品。以绘画表彰带动环保热情,通过科普报告与参观,搭建起儿童与科学对话的桥梁,助力树立珍爱地球意识。

    昆明中心 

    第 56 个世界地球日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紧扣“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构建“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科普模式,联合多方开展系列活动。

    4月21日,昆明中心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举办地球日主场活动,矿产调查领域专家带来《云岭矿语——有色金属王国》科普讲座。4月22日,昆明中心深度参与云南省地球日主题活动,现场汇报中心业务范围及科普成果,推介自建的自然资源科普馆。

    同时,举办的“地球日 科普进展馆”活动吸引了200余名小朋友探索地球奥秘。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打造“自然科普看云南”线上活动,带领大家走进昆明中心科普馆,见证云南金矿勘查开发选冶历程,倾听矿山生态修复背后的故事。

    丰富多彩!地质调查系统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精彩瞬间

    2020年4月20-23日,为做好“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51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精心策划并组织安排了为期四天的主题科普活动。

    活动分为线上科普讲座和线下宣传单发放两个部分。线上科普讲座包括: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沈阳地调中心页岩油技术中心负责人杨建国教授在中国矿业报社“矿业界”平台全网直播《石油家族的新成员—页岩油》科普报告,他用生动的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页岩油?页岩油有几大“家族”?如何把羞涩的页岩油请出来?我们身边哪些东西与页岩油有关?本次讲座收获了1.3万次的点击量。此外,中心科普宣传员刘凯博士、高铁博士、孙巍博士、刘金龙博士在“东北地质科技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公众,以“小黑谈土”、“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等为题直播四场科普讲座,活动联合了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三所高校以及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等中、小学的学生在线观看,并且首次纳入到了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疫情期间网络课程安排,总收看量达2万人次。

    为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线下活动仅在地铁口、广场发放中心自制科普传单,进行地球日科学知识普及。

    通过系列“地球日”活动,既展示了沈阳地调中心的专业成果、又强化了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普及民众对地球科学的认知的同时,唤起公众对地球环境保护意识觉醒。

     

    第51个“世界地球日”网络科普讲座海报

    杨建国教授讲授《石油家族的新成员—页岩油》科普报告

    高铁博士在做“我给地球做CT”网络科普讲座

    科普人员在广场发放科普传单

    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收看科普讲座的小朋友们

    收看科普活动同学们的反馈

    沈阳地调中心开展第51个“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深入了解东北亚地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进展,2019年8月23-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业务人员参加了在长春召开的“第四届东北亚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主办。沈阳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东北亚地学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吸引来自中、美、俄、日、韩、朝等国家的地学领域专家参加。会议就当前地学领域的科学前沿、发展方向、最新动态开展交流和研讨,内容涉及西太平洋北段区域构造及其演化、东北亚区域地层古生物、岩石与矿床、地球物理及勘查、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地质工程与土木工程、能源地质、东北亚地区气候变迁以及东北地学教育等领域。沈阳地调中心刘金龙博士作了“吉林省老岭金属成矿带金矿成因:以南岔和荒沟山金矿为例”的主题学术报告。 

     

     

     

     

     

    沈阳地调中心参加第四届东北亚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