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2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月16日,英国杜伦大学范米尔德特学院院长、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全球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David Harper教授应邀到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作题为“金钉子依然闪亮: (重新) 构建全球年代地层学”的学术报告。

    David Harper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金钉子”(全球界线层型剖面与点)的由来,包括地层学的诞生、地球深时概念的引入、系统阶等年代地层单位的逐步建立,以及全球年代地层格架的逐步完善等。强调了地质年代格架的不断完善和综合地层学的应用对于推动地层学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David Harper教授还简要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职责及2018年取得的成果。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汪啸风研究员等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学科发展规划,并由汪啸风研究员代表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向David Harper教授赠送了《关岭生物群》专著。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主要负责人出席学术交流会并作总结发言,勉励广大科技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David Harper教授长期从事基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生态系统研究、古生态系统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陶纪生物多样性事件,奥陶纪末绝灭事件和腕足类分类学。

     

     
     
    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到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学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单位牵头的中外研究小组,在江西赣州地区发现一新的窃蛋龙类化石,命名为杰氏冠盗龙(Corythoraptor jacobsi)。冠盗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件具有和食火鸡一样头冠的窃蛋龙类,它的发现使赣州恐龙动物群中窃蛋龙的数目增加到7个,为赣州地区窃蛋龙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的多样性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证据。该研究成果于7月27日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冠盗龙化石发现于赣州地区晚白垩世(1亿年至6600万年)时期沉积的红色砂岩中,呈立体保存且基本完整,颈部为卷曲状,整个脊柱系列呈关联状。根据以下特征,冠盗龙归入窃蛋龙类:前部的尾椎椎体具有侧孔;坐骨具有向后凹陷的外形;前颌骨气腔化;上颌骨的眶前部分下面向内嵌入;腭部延伸至脸颊边缘之下;外鼻孔覆盖在眶前窝前背部的大部分;头顶的骨骼气腔化;下颌的联合部紧密缝合;耻骨的主干向前凹陷;眶前部分短以及没有牙齿等。

    冠盗龙头上长有类似于食火鸡一样非常大的头冠, 第二至第四颈椎中没有椎体侧孔,脖子长,为背椎系列长度的2倍,而稍微长于前肢(包括手部),明显区别于该地区其他的种类。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与赣州地区的华南龙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骨年代学分析显示杰氏冠盗龙的正型标本没有达到稳定的成长阶段,而死于生长速率降低的时候。骨组织学研究表明了这一窃蛋龙相当于大约8岁的未成熟个体。根据与现生食火鸡头脊的内部结构相比较,我们假设冠盗龙突出的头盔(头骨脊)是一个多功能的结构,用于向异性炫耀、传达信息或可能在交配季节表示健康状态的一种方式。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41672019; 41688103;)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业务费(JB1504)的资助。 

    图1 冠盗龙化石

     

    图2 冠盗龙在窃蛋龙类中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 

    图3 冠盗龙头冠(a-d)与食火鸡头冠结构比较(e-i) 

    图4 冠盗龙生活情景复原图(由赵闯绘制)

    江西赣州地区发现新的窃蛋龙化石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我国辽宁省朝阳晚侏罗世土城子组中发现喙嘴龙类一新成员:朝阳东方颌翼龙。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国际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上。

      朝阳东方颌翼龙具有以下三大特征(图1):翼掌骨和肱骨长度之比率为0.38;尺骨短于任何飞行指指节;胫骨和股骨几乎等长。其下颌吻端的构造介于船颌翼龙和德国晚侏罗世的喙嘴龙之间,但是更接近于喙嘴龙。支序系统学分析也显示朝阳东方颌翼龙属于喙嘴龙类。它强大尖锐的牙齿显示其可能以鱼类为食。朝阳东方颌翼龙的两翼展宽约1.1米,是目前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发现最大的喙嘴龙类翼龙。

      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在保存状态上,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早白垩世的翼龙化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与之相比,侏罗纪的翼龙化石仍然相对稀少。朝阳东方颌翼龙目前是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第一件晚侏罗世的翼龙标本,为研究辽西地区喙嘴龙类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它的发现填补了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翼龙化石的空白,也为将来在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发现更多的翼龙化石提供依据。

        
    图1朝阳东方颌翼龙照片(上)及线条图(下)

      
    图2东方颌翼龙在原始翼龙类中的系统位置

    文献:
    Lü Junchang, Pu Hanyong, Xu li et al.. 2015. A new rhamphorhynchid pterosaur (Pterosauria) from Jurassic deposits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Zootaxa 3911 (1): 119–129.
    辽西晚侏罗世发现喙嘴龙类一新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