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总理见证首家互联网银行第一笔贷款。李克强2015年1月4日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卡车司机徐军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这是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开业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完成的第一笔放贷业务。该银行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更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

     

        通过一个小小的键盘,卡车司机徐军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联系”起来。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45岁的徐军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这是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开业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完成的第一笔放贷业务。“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李克强当时在现场说。

     

        两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也随之成为2015年年度热词。

     

        事实上,在有着“政策风向标”之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与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议题早已是“常客”。2013年7月12日的常务会议上,研究讨论的议题之一就是部署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在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主持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至少有12项议题是在部署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

     

        今年6月24日的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李克强在会上说,推进“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契机。

     

        梳理过往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互联网+”无疑是最具想象空间的议题之一。在总理的视野里,加号后面是广阔的天地,意味着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巨大空间。他指出:“中国有近7亿网民,互联网市场巨大。集众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的叠加效应,通过互联网把亿万大众的智慧激发出来。”

     

        ■ 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互联网+”,这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不是朋友介绍,有着27年货运经验的老司机徐军,从没听说过银行还有“互联网”的。抱着“耍一道”的心态,他提交了申请,如今这笔贷款已经让他更换了辆新车,货运生意也得以继续。

     

        当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于1990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时,这位“互联网之父”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出25年后,中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一词也首次出现在2014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4年“两会”结束后不久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时,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而在今年4月1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他再次力挺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指出“别以为电子商务只是虚拟经济”。

     

        在过往的常务会上,李克强没少为“互联网+”谋划未来。其中不仅包括从硬件支持方面为“互联网+”提供保障,如2015年5月13日的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也包括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如2014年10月24日的常务会议就要求清理中介服务和收费,规范进出口秩序;还包括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如2015年1月7日的常务会议鼓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强化“互联网思维”。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力促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措施,并不是仅仅为新业态提供“襁褓”和“温室”。今年6月24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强调,发展“互联网+”要强化安全意识,政府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相关产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互联网+’,这是一脉相承的。”李克强说,“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将会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打造中国未来增长新引擎。”

     

        ■ 在信息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也随之成为2015年年度热词。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和徐军一样,众多的人已经或正在从“互联网+”中受益:他可能是贵州山区的一个青年,通过在线教育来聆听来自哈佛大学教授的课程;他也可能是俄罗斯的一个小孩,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数据显示每天有数十万个包裹从中国发往俄罗斯,以至于当地儿童手绘的圣诞老人形象竟然是“中国老人”。

     

        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谈及自己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的感受:“我们过去常说,在信息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我们很可能就站在这样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发达国家拥有更大的优势。”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今年“两会”后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这样说道。

     

        这既源于他对世界经济走势的敏锐判断,也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到2018年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11个具体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周密部署。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则更为直接:“‘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初步形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

     

        今年6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对参会的国务院领导及各部委负责人说:“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大众的想法丰富多彩、充满奇思妙想。因此,‘互联网+’的发展,应该让消费者和大众来选择。”

    国务院常务会议回顾解读(六)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一座桥梁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工业和信息化部,听取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研制和标准制定、“互联网+制造”等情况介绍。

     

    中国的中原地带,郑州一处厂房内,橘色的六轴机器人正在精准抓取各式各样的零部件,一切井然有序;地处华南的东莞,一家公司计划投入1000个机械手,开建“无人工厂”。在美国缅因州,一位消防队长使用产自中国深圳的无人机,为困在河中石头上的一名男孩提供救生衣;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辆辆技术先进的中国造列车在核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之间穿梭,每天运送乘客约34万人次。

     

    这些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还令人难以想象——当IBM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深蓝”战胜当时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加里=卡斯帕罗夫时,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占比还不到3%,如今这一数字已接近25%,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位置。

     

    不过,在李克强总理看来,“中国制造”虽然在过去创造了畅销全球的辉煌,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主攻方向。

     

    2015年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李克强强调,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丝毫不能忽视。

     

    如果检索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的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会发现这一行动计划有着清晰的脉络——迄今为止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至少有11次议题与提升“中国制造”直接相关。

     

    这是李克强总理最关切的议题之一。“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再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已经难以为继。但在装备制造行业,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在今年6月17日的常务会议上总理说,“如果中国制造重点从消费品转向中国装备,就能切实推动中国经济大大升级,进而迈向中高端。”

     

    ■ 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公布这份纲领性文件时,分析人士立刻注意到,其中内容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直接讨论过。譬如加大金融对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支持;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输送人才;决定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快递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2015年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针对“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指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方方面面全写上。那就没重点了。”

     

    他进而阐释,做方案不能“大而全、喊口号”,而要明确方向、细化标准、突出重点,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总理对规划中列出的“绿皮书目录制度”表示欣赏,认为这份目录明确了中国制造重点领域今后的升级方向、标准和重点,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

     

    李克强最后说:“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在某些领域能完成突破,就能为未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 “中国制造2025”及时出台恰逢其时

     

      2014年10月10日,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只精巧的鲁班锁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他说,这是中国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作品,寓意中德制造业深度融合。摄影 中新社记者 刘震

     

    2014年10月访问德国时,李克强总理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个“神秘礼物”:一把由3名中国学生用德国机床制作的“鲁班锁”。

     

    鲁班被公认为中国工匠鼻祖,而“德国制造”则是现代制造业的标杆。有评论这样解读总理向默克尔赠送“鲁班锁”的深意:1000多年的故事和100多年的故事这样相遇,全球最大制造国与最精良制造国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

     

    事实上,当人们提及“中国制造2025”时,往往会以德国的“工业4.0”作比较。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并很快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内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调整重获制造业优势,几乎是所有工业强国的选择。为此,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抛出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新工业法国”。

     

    在众多工业强国纷纷出台各种工业升级计划之时,“中国制造2025”及时出台恰逢其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说,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到了一定时候,中国这一制造业大国就会因后劲不足而将“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但如今中国不仅没有松手,反而把棒捏得更紧了。

     

    梳理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互联网+”与中国装备“走出去”被视为李克强为“中国制造2025”找到的两个加速器。他反复强调,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 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

     

    李克强总理曾在去年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及一个故事:10多年前他到欧洲考察,在一家企业参观时,一位技术工人浇灌出来的金属棒,“一个气泡都没有,机器都没他做得好!”当时那家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位工人的年薪超过20万欧元,“比负责人的工资都要高”。

     

    “我们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高级技工。”李克强说。当天常务会的议题之一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在为“中国制造”绘制行进路线图时,李克强一直突出强调“人才”和“创新”的作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他在2015年6月17日的常务会议上指出,“‘集众智者成大事’,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亿万人层出不穷的新鲜点子,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

     

    有评论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常务会议回顾解读(五):“中国制造2025”:...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历经8年谈判后,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正式启航。

    覆盖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RCEP的签署,对地区、对世界、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门。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此次签署RCEP的共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这样的大市场来之不易——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各成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并完成1.4万多页文本法律审核工作,最终在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据悉,RCEP要求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

    这是11月3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用“关键且及时”来形容这份协议的签署。“在疫情肆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的特殊背景下,各方能够就RCEP达成共识,宣告了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将有力提振各方对经济增长的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RCEP囊括了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有国际知名智库测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阮宗泽表示,可以预见,RCEP的达成为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提供了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升亚太地区今后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分量。

    滚装货船“劳拉”轮驶入海口秀英港,这是海南自贸区政策实施以来的首艘汽车外贸船(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统一

    据悉,RCEP由序言、20个章节(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服务贸易等),以及4个市场准入承诺表附件组成。

    RCEP有哪些特点?这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这样表示。

    此前东盟已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多个“10+1”自贸协定,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也有多对自贸伙伴关系,相比之下,RCEP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高于“10+1”协定,将发挥区域内经贸规则“整合器”的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如果各个国家两两之间签署贸易协定,各协定的不同规则就会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剪不断,理还乱。形成统一的规则,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不确定性。

    11月10日,在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总包待发区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指出,RCEP通过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将深化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利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将促进新型跨境物流发展;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将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这都会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

    “高质量”是RCEP的一个显著特征: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将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也纳入其中……

    阮宗泽表示,今后域内企业有望更大程度、更加便捷地享受优惠政策,各国人民也将以更低廉的价格享用进口产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0月27日在韩国首尔龙山区拍摄的爱茉莉太平洋总部大楼内的“爱茉莉商店”(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下图为11月8日,参观者在第三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爱茉莉太平洋展台试用护肤品(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新华社发

    今年前三季度,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贸易总额达1055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这样巨大的贸易体量,通过降低关税,无疑将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RCEP的签署,原本并没有自贸协定的中日、日韩间也建立起新的自贸伙伴关系,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进一步提升。

    “RCEP的达成,将有助于推进更高水平的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也为未来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奠定基础。”王受文说。

    在互惠方面,RCEP照顾到不同国家国情,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可以说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方诉求。分析人士表示,这将促进本地区的包容均衡发展,使各方都能充分共享RCEP成果。

    11月10日,观众从第三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展台走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也明确宣示“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分析人士指出,RCEP自贸区的建成将为中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RCEP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在此框架下,中国可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艾莱发喜新西兰公司员工在冰激凌生产线上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下图为11月7日,工作人员在第三届进博会G'nature展台展示从新西兰进口的冰激凌(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新华社发

    两组数字最能印证RCEP的“含金量”:

    ——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

    ——通过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贸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使中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一家食品公司,主播在进行网络直播(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RCEP的签署将有助于我国通过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不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目前距离RCEP最终生效尚待时日:根据规定,RCEP协定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后方可生效,其中要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至少3个国家。

    据王受文介绍,接下来RCEP各成员将各自履行国内法律审批程序,努力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各国已加快国内批准程序,中方也将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让RCEP协定尽早惠及本地区企业和人民。

    “协定的签署只是一个起点,RCEP为本地区提供了一个平台,各方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作,实现贸易投资更高水平的自由化便利化。”王受文说。

    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解读区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