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7月7日-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所”)主办的海洋地质碳封存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奋力推动海洋地质碳封存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作特邀报告,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35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机遇、地质碳汇与海南岛零碳岛构想、二氧化碳驱油埋存、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进展、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选址、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条件与潜力、地球物理技术和数值模拟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的应用等科学问题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青岛海洋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领导下,会同有关单位,有序推进我国海域地质碳封存调查与评价,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创新建立了适合我国海域地质条件的地质碳封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系统评价了我国海域三个级别地质碳封存潜力,基本查明我国海域地质碳封存资源家底,其中,盆地级预测碳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二是系统分析了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基本地质条件,揭示了封存潜力主控地质因素。项目在我国近海优选出“三盆七区”为适宜封存的盆地和区带,锁定一批海洋地质碳封存目标区,为下一步海域示范工程选址指明了方向。三是集成海洋地质碳封存系列成果,编制形成了中国海域盆地级二氧化碳封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图集。该项成果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22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四是建成了一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建立了多孔介质中渗流、传热、相变和力学变形耦合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宏观-微观模拟实验,系统深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基础理论,有效支撑海域地质碳封存选址与评价。五是与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研究,积极参与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创新联盟,有效支撑服务海域地质碳封存规划和示范工程系统研究。

    以上成果得到了国内院士专家的高度认可。系列成果创新建立了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选址评价关键技术体系,首次系统优选了我国近海重点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有利区带和重点目标区,为沿海省市地方政府的“双碳”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发展海域地质碳封存理论和技术奠定了基础,为海域地质碳封存示范工程实施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海洋地质碳封存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闭幕

    近日,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二级项目进行了质量等综合检查。

    检查组听取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二级项目的工作汇报(图1),审阅和抽检了项目及其子项目的阶段性技术成果资料、质量管理文件,以及安全、保密和党建等材料,赴巴东县开展野外工作综合检查(图2),重点检查了“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赵树岭滑坡防治决策研究”和“蓄水初期通过控制消落期库水位下降速率以小变形提高涉水滑坡稳定性的变形控制机理研究”的野外工作(图3),在赵树岭滑坡现场查看了平硐、钻探等地质勘探(图4)及安全生产情况,抽查了汪家梁滑坡和槽房河滑坡野外调查工作成果质量。

    检查组通过现场检查及与项目人员座谈方式,全面指导项目野外工作质量、安全生产、野外临时党支部建设、野外经费使用等工作,肯定了二级项目及各子项目工作质量和阶段性成果,特别强调野外一线工作人员要注意野外生产安全,现场对安全隐患开具了整改通知,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工作尤其是野外工作进度,确保项目质量,出成果、出人才,不出问题。

    1 检查组听取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整体汇报

    2 检查组与外协项目承担单位调查人员现场交流(槽坊河滑坡)

    3 检查组查阅外协项目承担单位的野外调查成果资料

    4 检查组冒雨查看赵树岭滑坡研究项目1号钻孔岩芯

    环境监测院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开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