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九三学社国土资源委员会第一支社组织社员前往京西古道开展地质考察活动。

    京西古道是元代以来北京通往山西、内蒙古的一条商旅要道,其中,牛角岭关城的“蹄窝”及斜河涧村“冰川漂砾”一直吸引着地质学家的关注,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曾指出所谓“蹄窝”,其实是基性火山岩的差异风化作用所致,这种现象在山西北部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并非是传说中骡马踩踏而形成的蹄窝,而近年来,有学者曾发表论文,试图证明“蹄窝”是骡马踩踏形成,并对风化“壶穴”说提出了质疑。

    一支社的地质学家们经过实地考察和讨论,认为牛角岭“蹄窝”应是风化形成的壶穴,并得到了七点认识,一是壶穴发育于下侏罗统南大岭组基性火山岩中两组共轭剪节理的交叉部位,属于构造软弱带,容易遭受风化剥蚀;二是壶穴发育于道路较低洼处,雨季容易形成地表流水和积水,会加速风化作用速度;三是壶穴的形态多数为椭圆形,椭圆长轴方向与水流的方向一致,说明其受流水侵蚀明显;四是壶穴的深度在10厘米左右,这个深度的坑,若骡马踩踏进去后极易出现卡蹄的危险;五是壶穴的底部形态呈中间深、四周浅锅底状,与骡马蹄底较平的形态不吻合;六是除极少量巧合之外,大部分的壶穴位置分布与骡马行走时留下的蹄印位置组合不能对应;七是一些壶穴非常靠近道路内侧,负重的骡马若踩上那些坑,势必会碰撞崖壁,因此不合逻辑。以上七个理由足以说明所谓“蹄窝”的说法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其真正的成因就是基性火山岩的差异风化作用。

    另外,一支社还对斜河涧村白龙沟第四纪“冰川漂砾”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砾石体积、岩性的考察,对周围环境、地形的分析,得出该砾石的成因应该是山体崩塌、滑坡作用。

    通过野外典型地质现象考察,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对青年地质工作者进行了指导,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对科学问题的仔细观察和认真讨论,一支社达到了开展组织活动和专业知识交流的目的,弘扬了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的优良传统,提高了社员的科学素养,增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三学社国土第一支社开展门头沟地质考察活动

    2017年2月5日,正月初九,当地时间下午14:30,“海豚”直升机从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Mario Zucchelli Station, ITA.)回到雪龙船,接罗斯海选址队的队员直接到难言岛2号点开展野外工作。为节省飞机飞行的航次,要求我们队员精简装备,原本携带的帐篷和睡袋无法带上飞机。大约15:00左右将我们6人一个航次,投放到2个作业地点。晚19:30在原地飞机接我们回雪龙船。

    我们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开展野外工作,大约16:00左右,副领队率领几人也乘机来到野外。

    大约19:00左右,岛上的天气突变,大风威力十足,瞬时风力可达到八级以上,地表裸露出沙土和小的碎石被风刮起。我们赶快集合队伍,大家围绕着一块大约4米左右直径的冰川漂砾背风处避风。我们用携带的铱星电话与雪龙船联系,我们听到了更可怕的消息,船上告之,现在雪龙船停靠的位置位于韩国张保皋站(Jang Bogo Station, KOR)的站外几公里处,那里的风速更大,瞬间风力可达12级的大风,飞机无法起飞,直升机停在后甲板,领队和机长更是着急,一是要将队员接回船;二是飞机的旋翼被风吹得使劲摇摆,害怕飞机的安全问题。经领队、船长、气象人员及机长等人商量之后,决定雪龙船载着停在后甲板的直升机起航(一般情况下雪龙船起航时,飞机要入机库的)寻找避风的港湾。

    在野外的队员们,站在大石头后避风,我们首先交流今天野外调查成果,然后,相互聊着各自童年的趣事以对抗糟糕的天气和紧张的心情。随着夕阳降落,气温逐渐降低,队员们开始有些不适寒冷的天气,有的队员明显感到身体发冷,并蜷坐在雪地里。但我马上告之大家站起来活动,否则,腿脚更容易发冷。同时,还用对讲机与另外两名队员保持联系,提醒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状态。就这样我们在大风、低温的野外等候大约3个小时后,终于从雪龙船传来消息,雪龙船已找到避风的港湾,在30分钟之后,飞机来岛接队员。由于飞机无法一次接队员回雪龙船,在野外选址队的三名队员主动要求乘坐第二航次,让其他的人员先撤离。飞机按时来到出发地点,分两批将我们接回雪龙船。等我们最后到达时已经是深夜12点了。

    这一天,就是选址队“随时拎包就走”野外工作遇到的一个“小”插曲吧。

     

    野外工作现场 

    野外天气突变 

     野外避风现场 

    地质力学所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系列之十三

     

    长城站,中国的骄傲!

    2017年1月14凌日晨四点,多国赴南极科考人员于智利南极所门前集合乘大巴直达蓬塔机场停机坪,免安检登巴西军机C130,里面条件无法与客机相比, 嗓音大,环境冷。

     

     


     

    飞行约2个半小时,于8:30左右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与赵老师、胡老师相约自拍,两位老师都曾多次对南极大陆进行过地质考察,是我的老前辈

     

     

     智利南极所长于机场出口讨论科考行程。赵老师是地质力学所最早参与南极科考的地质队员(6次队),现在虽然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依旧热爱这份工作,参加了第33次科学考察

     

     

    夜观雪龙号

     

    我们的艇比橡皮艇好太多了

     

     雪龙吊塔

     

     

    化石山寻宝,地质人解秘

     

     

    簇花松萝,戏称南极仙草,地衣类,生长极缓,营养主要来自大气

    远处企鹅岛,保护区,岛上企鹅众多,苔藓、地衣发育。退潮时可沿沙堤步入

     

    难得好露头,必须跪拜!此处见植物化石

     

    青苔托白石,浓淡总相宜。弱强谐如此,阴阳惹人迷

     

    我们的女地质队员,我赞颂她们是巾帼解地质,柔水化硬石

      

    欢迎您来长城站!

     

    东西横穿行,无雪三尺深。去时包内食,回程石头跟。

    地理湾位于西岸,为获得样品选择一路西行,有几处雪谷需要穿过。

     

    image028

     

    image030

     

     image026

    在南极不要总顾着笑别人的栽倒,你更需要小心自己的脚下,每天都是在茫茫的雪原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

     

    专注的工作会凭添你的魅力。而下雪天光手干活,也是够拼的

    忙碌了一天别忘了看看走过的路和远处的水

     

    南极蓝

     

    其实跟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样,南极的蓝天也稀有,接到预报几小时后将狂风呼啸乌云压顶,明天暴风雪来临,我要抓住这难得的蓝天窗口跑野外,拍美景

        image042

    长城站门口的挂钟和指路标总是静静的伫立着,似乎是在告诉我们遥远不是理由,牵挂是一种幸福

    image044

     

    石可挡水水穿石,冰可化水水成冰。冰山成舟水中行,石遇冰割面貌惊

    云雪白对白,天地蓝照黑。云雪天子女,最终向地飞

     

    长城站小气旋

    前天的艳阳天儿醉了不少人,怎耐风云变幻,昨天小气旋如约而至,风力最大达10级,雪粒借风势打到脸上生疼生疼的,走路稍放松一下就会跑偏了。

    蓝天洗 云水间 风云变幻

    短人生 起伏路 悲喜无常

     

    南极长城站外探北端

        正切菜时收到通知15分钟后出发,乘智利空军直升机到乔治王岛东北角与西北角小岛考察。出行应配有夜宿应急设备及卫星电话,我给忘记了,陈站先安排送帐蓬,又亲自送铱星电话。教训深刻!约12:30终于起飞。沿东海岸一路向北,冰盖壮观。

    考察区环周陡崖,剖面清楚,据说当年荷兰人攀岩采样。相对站区,此地天气乌云笼罩,强风狂吹,体感寒冷

    表面可见沉积岩主要为灰黑粉砂质泥岩,火山岩也风化严重,几道岩墙坚挺延伸

    平台之上多冰川漂砾,大小不一、岩性复杂,可见砂岩、花岗岩、片麻岩、硅质岩.....

     

     

    地质力学所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系列之四——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