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研发的“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110049846.4。

    本发明研制的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主要由储液容器、透明堵漏筒及支架等部分组成,堵漏筒长度1m、内径65cm,最大工作压力5MPa,实现了堵漏作业模拟及堵漏替浆效果的可视化。目前,该装置已在所开展的绿色交联凝胶堵漏技术研究实验中,较好地模拟了堵漏作业,直观地显示了凝胶封堵模拟砂床的效果,为绿色交联凝胶堵漏技术研究提供了堵漏数据支撑。

     

     
    探矿工程所研发的“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发的一种针对光释光测年检测用样品的取样装置,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0349313.1 )。

    该装置包括钻取外管、取样内管、钻头连接器和钻机;所述钻取外管一端为钻取端,另一端为连接端,钻取端设置有若干合金钻头,连接端通过所述钻头连接器连接所述钻机;取样内管设置于钻取外管内,取样内管的内径与钻取外管的钻取端合金钻头处内径相等。该实用新型采用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光释光检测样品的野外取样,特别是对于岩性坚硬的黄土沉积物或者胶结较硬的沉积物,能够大大提高取样精度和样品质量,从而确保样品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既解决了特殊岩性的取样难题,同时节省科研人员的体力,提高了科研人员野外现场的取样效率。

     
     
    一种针对光释光测年测年检测用样品的取样装置获国家...

    2017年10月23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任理教授应邀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为广大青年职工和研究生作了题为《野外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测量的尺度效应评价》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岩溶所团委承办。

    任理教授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序曲,拉开了饱和水力传导度的测定对于理解和模拟田间尺度水文过程重要性的序幕,深入探讨了双环入渗仪的尺寸对水力传导度测量的影响。利用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阐明了在非均质土壤中双环入渗仪的内径尺寸与水力传导度测量的关系。通过大量形象的图片展现了所用实验设备——双环入渗仪的设计技巧和测量精度,并就实验场地的选择、实验资料的处理技巧、定量化模拟土壤中饱和水力传导度的尺度效应、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任理教授在详细介绍自己研究团队的从最初“筑梦”到最后 “梦想成真”的艰苦历程的同时,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述了做一个合格地质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将学术报告与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解决科学问题,如何撰写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等,使学术报告成为一场励志演讲。现场听众踊跃发言,气氛活跃。

    最后,岩溶所党委书记要求岩溶所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向任理教授学习,保持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努力进取,严格要求,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的岩溶所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任理教授来岩溶所作学术报告

    2019年8月26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长期观测站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系统成功下井,接收信号正常。该观测系统包括四个不同深部的地震仪和地温仪,最深到达3499米,是至今为止我国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系统。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长期观测站前身是2001年开钻,2005年完钻,井深达5158米的“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2007年,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依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在此建立长期观测站,进行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

    CCSD长观站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与现代地震活动频繁的郯庐断裂带交汇处,1668年郯城M8.5大地震和1937年山东菏泽M7.0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观测站周围被出露的含石榴石和黑云母的斜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和表壳岩系包围,岩石完整性好,适合开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近十年来,地质所研究团队以CCSD主孔为中心,在地面布置了7台宽频三分量地震仪,建立了深452米的浅井综合地球物理观测仪,获得了连续稳定的观测数据。

    为了更加准确客观了解地壳深部活动信息,肩负起地壳深部观测任务,地质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反复研究论证,设计了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系统,计划组成“深井-浅井-地面”三位一体的地球物理观测网。

    此次在中外专家和中石化中原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团队成功下放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系统至设计深度----于主孔1498米、2367米、3006米和3499米处各放置了两组地震仪和三组地温仪。仪器最深安装位置温度高达98℃,压力高达35MPa,最小内径仅为175mm。在这里进行地球物理观测能够有效地消除地表噪音,观测灵敏度较地表观测提高1-2个数量级。

    成功建立的地球物理观测网可同步观测包括地应变、地磁、地震、倾斜、地温、绝对重力值以及气氡溢出量在内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通过数据之间的互相比对,可提高我国对东部大陆活动断裂带及其近海海域地壳活动的监测能力,为研究大陆现代构造运动特征、揭示地域岩石圈形成及演化过程等科学研究积累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数据,为丰富地球动力学的科学认知发挥重要作用。

    2d0d3dcde14172fcdefb3814f8a6682_副本

     

    a696eeb525ef9bbda6edb6de2b25cbe_副本 

    我国最深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系统安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