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22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图为成果发布会现场。罗会江 摄

    5月10日,四川省宜宾市政府召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及发布会。据悉,经过历时5年的调查评价,宜宾市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全面完成,圈定富硒土地面积3661平方千米。这一成果,不仅揭示了宜宾好山好水并盛产“好酒、好茶”和人民长寿的背后奥秘,还为宜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2013年,宜宾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联合部署开展。项目由四川省地矿局下属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承担。项目取得了宜宾全市1:25万调查成果及1:5万屏山县、长宁县、兴文县、筠连县调查评价成果,首次系统获得了宜宾土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镉、硒等54项元素和指标的国土资源高精度基础数据及其他农业地质调查数据。项目成果已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最终审查验收。

    项目成果圈定了宜宾全市富硒土地面积366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7.24%,主要分布在筠连县、珙县、长宁县南部、兴文县和屏山县,其中富硒农用地(水田、旱地、园地)面积1948平方千米。

    据了解,项目成果已经惠及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招商引资等社会经济发展工作。2014年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屏山县存在天然富硒土地240平方千米,并发现水稻、白魔芋、茶叶、水果等天然富硒农产品,经项目组建议,进行产品打造提升和招商推介,现已引进3家现代农业企业开发富硒生态农业,总投资近8亿元。在成果发布会上,屏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土壤资源调查结果打造富硒产业,实现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屏山县富硒农产品品牌。

    兴文县茂禾植保专业合作社杭宗玉喜不自禁地说,项目组进行了3年的反复实验,合作社在项目组的帮助下种植出首批各项指标都非常理想的富硒稻谷,2014年进入收获季节,富硒米成功进入市场。几年来,合作社在僰王山镇水泸坝村、群会村建有富硒水稻生产基地1600余亩,订单种植1000余亩,年产稻谷200余万斤,年销售额约600万元。合作社注册有“泸硒”“泸泰”“水泸坝”等商标,所产大米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下一步,合作社将多品牌运作,结合旅游和市场需求,走绿色健康、生态富硒的高端农产品路线。

    调查还发现,兴文县长寿人口比例高达24人/10万人,远远高于“中国长寿之乡”标准(3人/10万人)和“联合国(世界)长寿之乡”标准(7.5人/10万人),证实了富硒环境与当地居民健康长寿的关系密切。目前兴文县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未来将进一步打造系列富硒健康农产品品牌。

    调查成果同时显示了宜宾五粮液品质与其水质、天然环境的联系。五粮液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配合地质调查工作,为品牌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宁坚在宜宾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汇报及发布会上表示,项目成果为宜宾“好山、好水”的历史传承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宜宾盛产“好酒、好茶”、人民长寿的背后奥秘。项目成果将为宜宾市未来土地生态管护、土地整理区规划、农林牧副渔产业结构调整、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组在成果汇报会上建议,宜宾市下一步要尽快开展富硒土地资源详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在现有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市富硒产业总体初步规划,边开发边研究,产学研结合,建立宜宾市富硒产业园;以大宗、特色农产品安全性评价为基础,制定实用的地方评价体系,以确保高背景区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建立宜宾市富硒农产品及产地环境地方标准,并逐步升级为省级标准,填补四川省空白;制定白魔芋、茶叶、茵红李、筠连川红茶、苦丁茶等知名农产品相应产地环境标准和产品标准,促进宜宾优质农产品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建议进一步查明宜宾市长寿人口分布情况,并申报中国乃至世界长寿之乡。

    宜宾缘何茶好人长寿?

    天下第一“大漏斗”

    地表石海

     

    兴文石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约156平方千米,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公园内保存有距今4.9亿年~2.5亿年各时代的碳酸盐地层或含碳酸盐的地层,地层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积物标志,地质遗迹主要包括:二叠纪地质剖面、地表喀斯特地形、天坑、溶洞、洞穴堆积物、瀑布、溶蚀峡谷、古生物化石、风暴岩沉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坑,它是我国已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

     

    大约在2.3亿年前,兴文石海一带还是一片汪洋。250万年前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大面积的石灰岩相继出露于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这一地质变迁已经从兴文石海发现的从泥盆纪到二叠纪时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证。这片岩石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地表岩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岩受到雨水不断冲刷、融蚀,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长日久,地下河空间扩大,超过承受极限后开始出现垮塌,并形成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现了边石坝,地面则留下石幔及各种形态的沟、漕、石林、石牙、石孔与残岩断壁。地面的泥土一天天减少,石头一天天增多,从高处俯瞰灰白色的大地如同一片翻腾的大海。

    兴文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