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共抒爱国情怀,学习党规党纪、强化纪律意识,增强绝对忠诚、紧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昆明中心”)组织开展以“忆初心 强党性  守底线 建新功”为主题的庆“七一”系列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书写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的云岭篇章做出新贡献。

    7月1日,昆明中心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全体党员齐唱国歌,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活动通过庄重而严肃的仪式,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入党誓词,勇担职责使命,争做党员先锋。

    昆明中心组织开展“学党纪、守纪律、作表率”党规党纪知识竞赛,共19个代表队参加初赛,最终8个队进入决赛。知识竞赛使党纪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检验了党员干部学习成果,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意识,引导干部职工学纪、知纪、明纪。

    昆明中心科学技术室党支部组织集体政治生日活动。活动通过为党员颁发一张生日贺卡,分享入党故事,引导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第一身份”,增强党员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靶区查证技术支撑项目丁青工作区人员与参加丁青-高黎贡蛇绿岩型铬铁矿找矿靶区和区块优选钻探、槽探选址野外研讨会的专家组专家,共同前往海拔5028米的工作区开展踏勘工作,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献礼。

    滇西北高寒草甸区生态修复综合调查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人员前往香格里拉尼西乡贺龙桥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共筑绿色生态”主题党日活动。项目人员通过观看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艰苦斗争历程,并在贺龙桥长征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全体项目人员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滇东-黔西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人员前往昭通市八仙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精神永传承,战略找矿立新功”主题党日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项目组全体人员从序言、伟大胜利、赤色黎明、四十三师在昭通、征粮建政、闪亮坐标等方面回顾了革命先烈解放昭通、发展昭通的艰辛历程;面对全体烈士进行了默哀,重温了入党誓词、观看了故事党课。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全体人员追寻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以昂扬姿态奋力续写昆明中心战略找矿突破新篇章。

    保山古永综合调查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人员到滇西抗战纪念馆、腾冲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铭记历史强党性  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参观了西南抗战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了滇西抗战的艰辛历程和壮烈事迹,被先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和震撼。全体人员在烈士墓前肃立默哀,表达深切敬意。在革命烈士陵园,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全体人员传承伟大精神,积极担当作为,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贡献力量。

    昆明中心通过开展“七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党性观念,凝聚工作力量,激励全体人员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奋进新征程,为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忆初心 强党性 守底线 建新功

    在第34个全国“土地日”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宁中心”)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高原行主题宣传活动。

    柴达木盆地盐湖生态综合调查项目在青海省茫崖市花土沟镇学校、牧区。活动通过现场主题宣讲,结合悬挂科普横幅、播放视频影像、发放宣传册、互动答疑、倡议书签名、畅谈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科学普及土地资源基本国情国策、土地管理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呼吁广大师生、牧区百姓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科普人员结合实施3年来盐碱地生态调查工作纪实,针对柴达木盆地的土地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盐渍化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保护修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公开宣讲和答疑解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大家理解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做一名保护耕地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维护者”。

    柴达木盆地东部马海-南八仙盐湖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联合大门口深层卤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马海学校,向广大师生介绍了盐湖钾盐资源的分布、形成过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科普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图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盐湖钾盐资源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宣传活动还展示了钾盐资源调查的最新成果和科技创新手段,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我国在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领域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强调了地质工作者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西宁中心结合项目实施,已经在青海省西宁、格尔木、茫崖、海西州等地区连续多年开展了全国“土地日”耕地保护高原行主题科普宣传,直接受众超5万人次,有效扩大了科普范围,在高原地区积极传播了耕地保护的自然资源之声。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实施的柴达木盆地东部马海-南八仙盐湖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简称“马海钾盐项目”)MZK-8828钻孔顺利开钻,标志着项目组2024年度野外施工正式拉开帷幕,成功打响新年度钾盐增储保供“第一枪”。

    据了解,MZK-8828设计孔深300米、孔径122毫米。为保证项目施工顺利推进,项目组克服气候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等重重困难,将人员合理分配为钻探施工、岩心编录、测井、后勤保障和技术攻关等5个小组,重点对该地区开展钾盐资源调查评价,实施工程验证、物探测井,提交勘查区块建议,提交氯化钾(KCI)资源量。

    目前,项目组人员力量充盈、设备技术成熟,将严格按照项目设计和规范要求推进施工进度,统筹项目安全和施工质量,高标准完成勘探任务,全力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西宁中心打响新年度钾盐增储保供“第一枪”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湿地水资源调控与综合管理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专题组查明了广西桂林会仙湿地示范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湖泊河流水资源转化关系,确定了会仙湿地示范区水资源调控方案。

    会仙湿地示范区位于会仙湿地典型区域内,是由岩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3个示范区之一。湿地处桂江-柳江分水岭地带,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岩溶湖泊型湿地,属岩溶峰林平原地貌,风景秀丽,景观价值高。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千米,目前湿地面积萎缩到不足6平方千米。人们在湿地内挖塘养鱼,疏水造田,河岸养殖,导致湿地水位持续下降,水面急剧减少,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需水量供给明显不足,不仅导致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也严重影响了湿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专题组与课题负责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重点调查了睦洞河、桂柳古运河、会仙河坝、八仙湖等地,受制于湿地岩溶水文地质和构造条件,湿地补给范围有限,湿地核心区至河流的水位差小,水循环缓慢,加之湿地内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严峻。为解决示范区水量和水质的问题,专题组确定了如下水资源调控方案。首先在睦洞湖出口处、八仙湖出口处修建水坝,增加会仙河原坝高程,以适当抬高示范区河流和湖泊水位,增加湿地水量供给,缓解枯季干旱的影响,同时也不影响周边农田的生产耕作。下一步,专题组将进一步确定蓄水方案,坝址选址和地表、地下水监测等具体措施。

    岩溶所确定会仙湿地示范区水资源调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