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海洋六号”船计划于4月底启航执行2015年中国地调局深海资源调查和大洋36航次科考任务,目前各项备航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按照系统工程表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参航人员和设备近日将全部到位。

        举办航前教育培训

      4月13日-14日,广海局组织举办了2015年大洋科考航次航前教育与海上基本安全培训。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广海局、青岛所、国家海洋局相关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国土资源报社等12家单位的100余名参航及后备人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针对未持有海上基本安全合格证的参航人员进行了海上“五小证”培训,学习了“海上急救”、“海上消防”、“海上求生”、“救生艇操纵”、“直升机水下逃生”等内容,进行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考试合格获得了海上作业安全合格证。

      航前培训教育,是大洋科考的重要环节,也是广海局每次大洋科考前安排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参航人员和后备人员系统学习了保密、安全、外事规章制度以及海上医疗保健知识,了解了“航次任务与实施方案”和“船舶管理规范和安全规定”,掌握了大洋样品管理、大洋资料管理及汇交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通过培训,首次参航人员建立了海上工作的基本概念,储备了远洋的安全、保密、外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增强了海上工作、生活的信心。对经常出海的工作人员来说,拓宽、更新了知识,温习了大洋工作的各项管理规定,提前进入出海准备状态。     


    航前教育培训现场   唐颖/摄

    海洋六号完成现场卫生检疫

      4月16日上午,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名卫检官员对海洋六号进行了出境检验检疫。

      检疫员重点检查了“海洋六号”船生活区、厨房、冰库、餐厅等空间的卫生状况,核查了防蟑螂、老鼠等虫害有效措施,询查了大洋参航人员出境体检和预防接种情况,并提取了饮用水样本回单位测试。

      出境检验检疫是国际航行船舶离境前的必要检查之一,获得的《船舶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和《交通工具出境卫生检疫证书》将是“海洋六号”船靠泊外港必需提交当地检疫部门检查的资料之一。                                              
    2015年大洋科考备航进行时

    2020年7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油气调查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油气战略选区调查”二级项目所属的“柯坪断隆-阿瓦提凹陷时频电磁采集”工程进行了开工验收,该工程由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标承担实施。 

    专家组听取了施工方的开工验收汇报,查阅了开工试验报告及相关文件记录,并赴施工现场进行了试验参数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按照合同和设计要求,人员、设备全部到位,各类仪器设备检测、一致性试验等记录齐全;施工现场完成了收发距、激发周期、电极距等参数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激发采集参数;施工队伍及人员资质等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相关岗位人员均通过了专业培训。该工程达到了开工的标准,同意通过开工验收。

    专家组要求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严格按照合同和设计要求进行采集施工,加强质量监控。同时,切实做好工区防恐维稳、疫情防控等工作。

    说明: 0a3e178eee25692e8fdc64a23d35074

    油气调查中心新疆油气战略选区调查时频电磁采集工程...

    当地时间12月28日下午14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海洋六号”船从智利最南端城市蓬塔起航,直奔南极,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任务。预计在2017年元旦可到达南极工区,随即开始海上调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何高文告诉记者,这是我国在南极海域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计划开展45天左右的海上调查,主要采用多道地震、重力柱状取样、温盐深、热流测量等多种现代化调查手段,在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环境调查和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期间,将派出陆地科考队,进行海陆联合科学考察。

    据船长蓝明华介绍,“海洋六号”将沿着麦哲伦海峡向东行驶,进入大西洋后,一路南下,穿过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半岛附近海域。预计3天左右可到达工区开始海上调查。由于受极地气旋的影响,德雷克海峡常年狂风巨浪,航行难度极大。“海洋六号”船将加强气象观测和航行值班,以应对这一困难。

    智利蓬塔是出发南极科考的最后一个补给站,“海洋六号”靠泊蓬塔期间,积极做好各项生产准备。期间,完成了油、水和食品补给,最后一批科考队员在此地登船。目前,科考人员已全部到位,各项调查设备都已调试完毕;并进行了南极海域调查作业部署,针对寒冷地区作业技术方法、施工参数等制定了应对方案,对甲板调查设备进行全面固定以应对海上风浪。同时,积极做好航行各项准备,完成安全、消防、救生培训及演习,对全船近百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维护。期间,还针对污水管路堵塞爆管等问题,组织紧急抢修,连续奋战6个小时,最终排除故障。

    此外,“海洋六号”船按照《南极条约》等规定,实行了最严格的垃圾处理措施,全力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同时,开展南极科考学术讲座,普及南极科考知识。

    参加本航次南极科考的人员主要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气象预报中心、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共72人。

    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于2009年入列,是一艘配置较为完善的综合调查船,集地质、地震等多项调查功能为一体,能满足多学科、多手段综合调查要求,同时具备扩展能力,具备极地夏季轻度冰区航行和综合调查能力。先后在太平洋完成了中国大洋科学考察5个航次,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资源调查3个航次任务。本次,“海洋六号”船将首次进入大西洋及南大洋海域。

    此前,我国科考船“海洋四号”作为中国第七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之一,于1990-1991年间在南极南大洋开展了我国首次大规模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调查。

    “海洋六号”从蓬塔启航 

    收揽启航
    下一站,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