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众所周知,地史时期有5次生物大灭绝,可是你们知道哪一次是规模最大的么?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化石是什么年代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我们可以亲手摸摸这些化石么? 4月19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罗平生物群科普活动在成都嘉祥外国语锦江小学6年级1班师生间展开。

    本次科普宣传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举办的第世界第50个地球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宣传“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的理念,激发小学生们热爱科学、崇尚自然,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

    据了解,罗平生物群由成都地调中心研究团队于2007年发现并命名,目前已进行三次大规模化石发掘,根据鉴定结果,罗平生物群时代为的发现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派尔逊亚期,距今约2.44亿年。其化石的丰富程度、个体保存的完整程度以及特异埋藏情况等均令人惊叹,科学家猜测罗平地区很可能是二叠纪末那场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避难所”,也就是科学家们苦苦找寻的史前"诺亚方舟”。

    成都地调中心留德博士胡世学从事罗平生物群研究多年,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罗平生物群的构成,包括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类为主,伴生有棘皮动物、菊石、双壳、腹足类、有孔虫、介形虫、植物等10多大类的海洋生物化石群,并对比了这些化石和现代生物的相似性,还强调了保护化石和地球的重要性。当同学们从黄金元博士口中得知地史时期有5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其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时,不禁惊呼起来。那些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罗平生物群化石更是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

    有趣的讲解、融洽的氛围,整场讲座紧紧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他们听的入神,仿佛跟随地质专家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探索之旅。

    看到两亿年前的生物化石,学生们兴奋无比,纷纷拿起放大镜一探究竟。这一眼就是两亿年,地史时期和现实竟也只剩下一个放大镜的距离,学生们实在惊呼不已。这些珍贵的化石,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激情,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之美!

    种类繁多的鱼类虾类和今天的鱼虾类有何区别,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孩子们听得入神,互动十分踊跃,地质专家和同学们在共同学习、探讨的过程中揭开了三叠纪生命复苏过程的神秘面纱。

       

    短短两个小时的活动,地质专家们早已成为了少先队员中的一员,同学们也可以对罗平生物群头头是道,俨然一名小小地质学家!同学们还表示地球母亲历尽苦难才有了今天我们幸福的家园,一定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用心守护好地球的每一寸土地!

     
     
     
    世界第50个地球日:罗平生物群走进成都嘉祥外国语锦...

    2018年12月31日,我国首部“可燃冰”题材大型科普儿童剧《冰火传奇》“广海之夜”在广州正佳演艺剧院正式演出。演出以动漫、戏剧的方式和拟人化、趣味化的表现手法,将可燃冰知识及勘查试采科学原理融入生动有趣的舞台表演,给在座观众献上一份科普与文艺并融的新年礼物。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在“广海之夜”新年致辞中指出,广州海洋局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2017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由广州海洋局承担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贺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可燃冰科学知识更好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民众生活,广州海洋局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创新合作,相继启动了科普儿童剧创作及科普进校园等公益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和好评,希望能为广大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学科学、爱科学。同时,向节日期间坚守在海上科考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向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创团队、全体演职人员,观演嘉宾,广大职工及家属表示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可燃冰“燃燃”,他的父母在十年前被开采上岸,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燃燃”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后来,经过一番海底“历险”,“燃燃”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得知自己“身世”后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成为“超级能源”的奇妙故事。不仅生动普及了1200米水深海底以下可燃冰的科学知识,而且通过跌宕起伏的寻亲历程,展现了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二十年如一日勘查试采可燃冰的艰辛历程。
    剧中可爱懂事的“燃燃”,风趣幽默的螃蟹大钳小钳,年轻漂亮的水母吸吸公主,慈祥善良的大眼婆婆,憨厚有趣的老龟滚滚,灵活多动的章鱼呼呼,以及形态各异的小鱼扇贝,色彩斑斓的珊瑚海草,把在座的小朋友们带入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这些海底小精灵还会突然出现在观众小朋友们面前,邀请他们一起帮助“燃燃”寻找通向爸爸妈妈的道路。其次,作品中还出现了会冒泡泡的冷泉、下潜海底作业的“海马”号机器人、开采平台“蓝鲸一号”以及会燃烧的“可燃冰”等,让在座的小朋友变身科学达人,走进可燃冰勘查研究的科学实验室。

    演出现场,广州海洋局还为在座的每一位观众朋友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科普纪念品——可燃冰“燃燃”的卡通人物形象玩偶,在辞旧迎新的跨年之夜带给他们满满的祝福。

    “可燃冰”科普进校园活动及《冰火传奇》科普剧的创作,是广播新闻、科普知识与舞台表演跨界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2018年9月25日,“可燃冰”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正式启动,“可燃冰”科普推广形象大使、《冰火传奇》卡通人物造型“燃燃”在活动现场首次亮相、萌翻全场。 

    11月份,广州海洋局的科学家讲师团先后走进广州市白云区、黄埔区的11所小学,为4000多名小学生讲授可燃冰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圆满收官后,《冰火传奇》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划,于2018年12月21日、22日晚在广东顺德演艺中心大剧院如期上演,连续4场受到5000余名观众的广泛青睐和好评。12月26日,《冰火传奇》创作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2019年,《冰火传奇》将推出更多演出计划,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科技前沿的梦想之窗。

    各相关单位来宾,广州海洋局、广东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干部职工及家属等500余人观看演出。 

     

      

     

       

     

     
     
     
    《冰火传奇》点亮新年“广海之夜”

    为纪念第49个世界地球日,4月1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页岩气领域)包书景带领科普团队一行4人前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海洋学院的莘莘学子和老师们带来了一场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为主题的页岩气科普讲座。

    讲座上,包书景教授的讲解生动活泼入木三分,同学们专心致志听得入神。

    在以往“页岩气的基本概念、地质特征、赋存特性和分布情况”等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全球页岩油气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内页岩气勘查开发现状,包书景教授又总结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页岩气众多层系面临的勘查开发关键问题。当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我国页岩气产业不及美国时,包教授解释道:我国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关键技术及理论攻关有待加强、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实现页岩气突破。包书景教授通俗易懂的讲解引起了在座师生的极大兴趣,讲座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讲座最后,包书景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生动展示页岩气勘探、开发原理与过程的动画视频,师生还针对感兴趣的问题与包书景主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本次讲座气氛轻松活跃,互动交流热烈,达到了向公众宣传、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倡导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页岩气科普团队成立五年来,已在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所全国一流高校举办科普讲座十余次。多年来,团队在包书景教授带领下还分赴滇黔桂、鄂西、神农架等地区开展页岩气科普,让山沟沟里的孩子们也能像名牌大学生一样接收先进的科技知识,感受一流的科普活动。“页岩气系列科普讲座”已成为油气调查中心的金牌科普活动,也是油气调查中心工作的一面旗帜。

    油气调查中心开展地球日科普活动

    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文化和旅游局及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胶东海洋童玩季”研学活动日前拉开帷幕,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受邀为孩子们呈送了精彩的研学活动。本届“海洋童玩季”的主题为“你好,童年”,以亲子研学游为核心。

    7月13日,青岛海洋所海洋科普辅导员刘锐博士应邀来到青岛市中国电影院,为参与海洋研学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一场主题为“科学探索海洋秘境”的科普报告。刘锐从人类对海洋的好奇而产生的探索入手,徐徐展开,引导孩子们以科学的思维探索海洋,介绍了当今海洋科考重器,包括各类科考船、科考设备、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等。最后,刘锐向孩子们讲述了海洋科考的意义所在——探险、拯救、保护,这也是孩子们接下来要观看的《海底小纵队》大电影的口号,本次研学寓教于乐,孩子们和家长们听得入神,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7月19日,青岛海洋所海洋油气科普专家龚建明博士应邀来到青岛市中国电影院,为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及家长送上一场主题为“海洋油气的前世与今生”的科普报告。龚建明介绍了石油的由来、石油产品的用途、海洋石油在哪里可以寻找以及寻找的方法等。通过讲座,同学们了解了石油及其衍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目前我国的石油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大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势在必行,这也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海洋,寻找海底矿藏的热情。讲座之后,同学们积极和老师交流互动,踊跃提问并回答问题,表现优秀的同学还赢得了精美的礼品。

    近年来,青岛海洋所依托全所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实施多项国家级科普项目,开发了多项科普产品,培养大批科普专家,成立了2个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中国科技志愿服务队,获得了国家、部、局、市、区等各级科普基地称号。科普志愿者们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受到各方赞誉,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未来,青岛海洋所将继续精准对接青岛市科普需求,积极建立与地方的合作关系,助力科普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青岛海洋所助力“2022胶东海洋童玩季”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