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共进,2019年5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党支部来到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良乡科研创新基地,与该所海洋(钻头中心)党支部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共建交流活动。

    此次共建交流活动分重温入党誓词、考察调研、座谈交流三个环节。在海洋地质钻探技术研发中心,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在局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带领下,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庄严肃穆、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参加宣誓活动的地质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的感受。

    随后,局办公室党支部一行先后考察、调研了探矿工程所海洋地质钻探取样技术、金刚石钻探技术、超高温高压流变仪技术、浅层钻探技术及金刚石钻头展,听取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关于海洋地质钻探技术、金刚石钻头技术、泥浆测试仪器技术和浅层钻探取样技术领域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的现场汇报。

    随后,两个支部开展座谈交流。局办公室党支部副书记、探矿工程所海洋(钻头中心)党支部书记分别交流汇报了本支部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两个支部还围绕推进地质调查工作“三个转变”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座谈。

    局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在发言时指出,此次共建交流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很有意义,日后还要深化开展,还就局党组推进地质调查工作“三个转变”,实现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相关工作部署作了讲解,并就探矿工程所有关技术“走出去”拓展国际合作、加强干部交流培养等提出了建议。探矿工程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所将认真学习局办公室党支部工作经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落实局党组各项工作任务部署,为推进地质调查工作“三个转变”,实现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局办公室党支部、探矿工程所海洋(钻头中心)党支部等30余名党员同志参加此次共建交流活动。

     

    局办公室党支部与探矿工程所海洋(钻头中心)党支部...

    2018年4月26日-27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初步验收会在京召开。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地调局实验测试中心牵头承担,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等8家单位参加,项目总经费超5千万元。

    专项的目标任务是研制、开发一种大功率、多功能(波谱、能谱和元素分布分析)的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器,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无机元素分析测试日益增长的需求,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系列化XRF仪器研发创新平台,打破国外高端XRF仪器的长期垄断,总体功能达到当前国外X射线荧光仪器技术水平,并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

    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及各任务负责人的成果汇报,查看相关技术资料,并在现场对工程样机的演示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一致认为项目所研制的“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CNX-808 WED XRF)”以及建立的定性、定量以及元素分布分析的专家系统和应用方法,实现了“两谱组合、三项功能”,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任务书的考核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初步验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优化仪器性能,加快产业化进程,早日实现高端X射线仪器的国产化。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地调局实验测试中心领导、相关任务承担单位负责人及部分研发人员参加了会议。

    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是局地调业务支撑服务单位之一,为进一步精准服务地调重点任务,11月27日至29日,地学文献中心主任刘延明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分别到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和地调局探矿工艺所开展需求对接与调研。在此过程中,与三个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梳理对文献资料和情报方面的需求共两类26条,如深部找矿方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标准与技术、“三项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评估建标、稀土矿物新类型、油气钻探标准目录、地质灾害监测仪器技术、地热钻探技术设备、钻探新器具等等。

    下一步,地学文献中心将针对需求开展文献和标准的收集、整理和编目,以最快速度提供给相关单位使用,同时将以这些领域为重点加强情报跟踪研究与报道,形成专题研究成果并提供服务,以实现“地学文献服务要精准到项目,精准到人”的目标。

    地学文献中心与三家局直属单位开展需求对接

    6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顺利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实物资料及装备库电梯采购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

    本次公开招标的主要设备仪器包括实物资料及装备库电梯、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和纳米孔隙结构分析仪等。为做好本次招投标工作,武汉地调中心装备处坚持以“装备一流”为指导,设备仪器前期选型十分注重优选适应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高效、先进、适用的装备。其中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是测定阴离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该仪器技术领先,可为地质调查与科研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纳米孔隙结构分析仪是开展页岩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时的重要设备,该设备对页岩气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和地调局有关装备管理规定,委托专业代理机构组织专家,重点从产品价格、性能、售后、质保及参与投标单位的财务状况、信誉度等进行评审,确定了中标单位。

    武汉地调中心物业后勤处、实验测试室、油气地质室、勘查技术室等部门的专家参与了评标工作,监察审计处有关人员全程参与并监督。

    开标会现场 

    武汉地调中心积极推进装备采购工作

    2015729日,根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塞曼测汞仪升级改造及产业化”设计安排,地科院物化探所仪器研制中心在河北省廊坊市成功召开“塞曼测汞仪技术研讨会”,助力仪器系统技术升级。

    会议介绍了物化探所“汞的勘查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以及配套“塞曼测汞仪系列仪器产品”的开发研制对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贡献。会议听取了塞曼测汞仪升级改造及产业化项目研究成果;测汞仪与测汞方法;地震地下流体汞观测;天然气中汞的检测及脱出技术;壤中气汞测量与化探中的应用等多个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塞曼测汞仪研制和技术改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肯定了地科院物化探所采用塞曼效应和光偏振技术开发研制的“塞曼测汞仪”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测量介质多样的优点。认为该类型仪器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灵敏度较高、量程范围宽,仪器的吸收室拆卸方便,易于污染去除的特点是其它测汞仪器所不具备的,可作为推广销售的亮点。专家建议加强仪器的广告宣传,积极向地震、环保、食品监测等领域推广,同时要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开发研制不同功能、不同价位的测汞仪器,采用新技术进一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仪器的自动化水平。

    会后与会专家参观了地科院物化探所仪器研制中心。中心主任张勤教授介绍了1978年至1980年物化探所开发研制我国第一台塞曼测汞仪并实现产品化的艰难历程;现场为专家演示了2014年最新升级改造后的新型塞曼测汞仪操作使用方法。

    塞曼测汞仪技术研讨助力仪器技术升级
       近日,浅层地下水多层多参数自动监测研发与示范项目组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地调中心召开了专题技术咨询研讨会。
     
        本次咨询研讨会主要议题为水质多参数组合式电极传感器模具设计加工与地下水野外测试工具箱集成配置。参会人员分别从应用习惯、野外实用性(特殊性)、结构装配、皮实耐用、经济性、布局合理性、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等方面,结合自身应用需求、野外应用经验和国外一线仪器技术特点对讨论议题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并现场填写了项目组的调查问卷,为项目组提供了宝贵建议,比如:建议充分考虑组合式电极的整体密封性,组合电极可能应用到河流或浅层水的直接接触或在线检测中;建议以水文地质调查为优先考虑的主要目标,按照标配和选配的模式,合理安排组合式电极的测量参数,以减小电极尺寸的同时使结构更小巧;建议组合式电极结构要充分考虑电极校准的便利性;建议野外工具箱按照功能配置成3个不同的箱子,配置的工具(仪器)要更具实用性,避免贪多,大包大揽等等。项目组将会对这些宝贵建议进行认真的总结、梳理和采纳,用于改进和指导下一阶段项目的开发。

      研讨会的召开为多参数组合式电极模具设计加工以及野外工具箱开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进一步明确了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下水野外测试工具箱专题技术咨询研讨会召开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海试方案评审会在广州顺利召开,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海试方案汇报,审阅和讨论了相关资料,一致同意方案通过评审。

    “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项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于2016年立项正式启动,在完成研发设备室内研究和湖泊测试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海上试验准备阶段。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双船实现拖曳式海洋电磁探测的方法理论和仪器技术,获得丰富的地下构造和油气及矿产资源分布信息,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整套全新的方法理论和仪器装备,快速实现我国广大海域资源全覆盖勘查,市场潜力和技术产业前景巨大。

    评审会上,专家组还对项目综合海试陆地联调和码头联调、系统备件、施工流程及应急预案等相关准备工作提出宝贵意见。项目负责人就海试方案向专家组作了系统汇报,并在会后迅速组织召开内部研讨会,深入探讨项目课题中的关键技术,为如期开展海试做好充分准备。

     

     
     
    “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重点专项海...

        为促进我国大深度高分辨电磁测量技术与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制,增强国产多功能电法仪器技术创新,推动地质装备勘查技术国产化,2010年6月21-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举办了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制研讨会,物化探所承办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专家听取了项目组人员对大深度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制、数据处理、电磁正反演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汇报。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法仪器研制,国内尚无先例可借鉴,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较多,研究难度大。经过项目组的攻关研究,在多频同步供电波形合成、密集频点供电、大功率逆变与保护、宽带大动态范围接收、无线数据通讯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研制出了具有CSAMT、IP供电功能的70KW大功率电磁法发射系统与具有AMT、CSAMT、IP测量功能的接收系统。

        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高新实用的电子技术,实现多项技术突破,研制出国产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及配套的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与国外同类仪器(GDP-32Ⅱ)所开展的CSAMT、IP方法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对比效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物化探所掌握了大功率多功能仪器研制的核心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电磁法仪器,为下一步实现多功能仪器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上,专家还结合我国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发现状、国外多功能电法仪器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制和实用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多功能电法仪器国产化和产业化能力的措施和建议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近年来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制工作进行了总结,查找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国产多功能电法仪器的产业化与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十二五”立项奠定了基础。

        地调局科技外事部新技术处李志忠处长,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专家吕庆田,以及刘士毅等知名专家,物化探所所长、党委书记韩子夜和副所长胡平、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和重庆地质仪器厂等单位和有关科研技术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物化探所在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器研制上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