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团队在爱斯维尔期刊《Heliyon》上发表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了海南岛昌化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预测了未来水土流失发展趋势,为昌化江流域实施环境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促进了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其他强降水地区土壤侵蚀的研究。 

    研究区域概览图

    昌化江流域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海南岛第二大河流。流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细小而分散,地形起伏变化明显,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趋势,从海拔30m的西北平原到海拔1654m的东南山区,形成了地形起伏较大的地理环境。此外,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353.7毫米,其中9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总的来说,昌化江流域具有更复杂的地貌特征(山地、丘陵和平原)、更集中的降水分布模式和更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类型,这些地理和气象因素对土壤侵蚀过程有显著影响。此外,昌化江流域各市县具有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水土保持政策和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扩张和土地的不科学利用,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下降,进而引发了水土流失及一系列相关的生态问题。因此,开展昌化江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华南地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以根据不同地理特征的属性,进一步深入分析水土流失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维度上,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昌化江流域上游南部和东北地区、中游西南地区和下游北部地区。其中,位于昌化江流域上游东南部的五指山市,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程度最严重。在时间维度上,昌化江流域侵蚀总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2021—2022年减少幅度大于2020—2021年。

    2020 年至 2022 年海南省昌化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等级

    另外,在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土壤类型建立特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发现:一是轻度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林区,林地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二是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和坡度为0–5°的区域;三是建筑用地区域和坡度为8°-15°的区域更容易受到强烈侵蚀,尽管它们覆盖的面积较小;四是当坡度大于15°时,与林区的重叠范围较大,坡度不再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林地显著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影响,应继续采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同时,应特别关注施工区和坡度为8°–15°的区域,采取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降低水土流失强度,全面保护昌化江流域生态环境。此研究结果为增强土壤保持水土能力、提高不同土壤的抗侵蚀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也较大程度提高了昌化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效率。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团队李习文等人合作完成,得到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海南岛昌化江流域生态修复支撑调查:DD20220956)的资助。

     
    海口中心在热带流域土壤侵蚀评价及发展趋势研究方面...

    2019年7月24日至2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调研组,赴“海南岛及近海活动断裂与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项目组开展主题教育调研,深入野外一线了解情况、组织座谈、指导野外临时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题教育第六指导组一同调研。

    在海南项目组驻地,调研组听取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主题教育开展情况,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书记杜建军为支部讲党课。地质力学所纪委书记向野外临时党支部介绍了所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及相关要求,并从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斗争意识、在新征程中履职尽责四方面为野外党员作了专题党课,并指出,野外项目组在酷热中坚守岗位,充分发挥野外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驻地条件组织所党员干部和一起工作的学生党员共同开展主题教育,项目组将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与业务工作紧密相结合,在支撑服务海南自贸区建设、新机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上作出了贡献。同时围绕党建向基层延伸,加强党支部建设,项目经费使用和监督检查机制建设等问题听取了项目组成员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和项目组还一同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参观学习,追忆革命老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了解琼崖红色历史。活动最后,调研组和项目组全体党员一起举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党日宣誓活动。

    此外,7月16日至7月20日,调研组还先后赴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调研,与纪检干部、党务干部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日常项目监督管理、如何加强野外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为下一步主题教育对照党章党规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寻求整改思路和方法措施。

     

    地质力学研究所赴海南开展主题教育调研

    2018年8月15-17日,我随中心安管处、党办、车队等部门人员在川西南地区开展汛期安全生产、野外临时支部建设调研检查工作。

    15日夜间起,沐川—屏山地区持续出现大量降雨,局地降雨量达200mm,突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16日14时,我正随检查组由沐川赶往屏山中都镇,此时洪水几乎要漫过沐源大桥,沐川县政府部门采取了临时管制措施,检查组同时获悉去往中都镇的五指山道路出现多处滑坡造成道路中断。我们准备联系乌蒙山区北部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驻中都镇)询问洪水情况,然而所有项目人员的电话均无法拨通!!检查组一行四人脸色凝重,谁也不敢去想象那最坏的后果。返回驻地,我们密切关注着当地新闻报道,手机不停的刷新消息,获悉屏山中都镇是此次洪水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当地电力、道路、手机通讯已全部中断。此时,与我们一起着急等待的还有项目人员的家属,我们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向中心返回一线的最新消息,同时应用北斗终端应急设备向项目组发送消息。此时,北斗终端成了我们唯一的依靠,也是精神支柱,静静的等待前方能有所回应。16日晚20时许,我们欣慰地收到了项目组的北斗终端回复,获悉项目成员在15日深夜23时许发现中都河水暴涨险情后已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人员安全就是我们的最终期盼!!

    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大伙也松了一口气。

    17日,检查组在获悉沐川至中都镇道路抢通后,第一时间赶赴中都镇准备看望、慰问项目人员。然而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此时洪水虽已退去但中都镇已是满目疮痍到处淤泥,偌大一个中都镇上哪儿去找人?打开车载北斗终端,根据项目组的报平安信息进行了定位,最终在中都河桥头与项目组人员顺利会面。见到项目组人员大家心中无比的喜悦,或是拥抱或是问候。根据项目负责人讲述,16日下午17时左右,项目组与当地国土局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分析当前的灾害风险程度后,项目组成员立即对中都镇周边开展了地灾排查。17日凌晨1点项目组又在驻地开展了紧急情况疏散演练,17日一早又投入到地灾风险排查中。

    会面时已是17日上午11点,项目成员因忙于地灾排查早饭还未吃!午饭简单以方便面充饥,灾情就是号角,来不及过多停留,匆忙会面后,又一次投入到地灾风险排查的工作中……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虽然此时疲惫不堪却毫无言语,因为当地政府部门、群众需要他们,他们不能撤离,更源于那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

     

    突遇洪水失联络,北斗终端见实效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对“滇东北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川沐地1井、云大地4井、云宣地1井、川乐地2井等4口页岩气调查井进行开工验收。

    据了解,“滇东北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项目重点围绕寒武系筇竹寺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石炭系旧司组、三叠系须家河组等目的层系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力争为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乌蒙山连片扶贫区脱贫攻坚发挥支撑服务作用。本次开工验收的4口井中,云大地4井、云宣地1井、川乐地2井为小口径页岩气调查井,设计井深1500-1800米,钻探目的是探索评价云南大关地区龙马溪组、云南宣威地区筇竹寺组及四川乐山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勘探前景。川沐地1井为大口径页岩气调查井,设计井深2000米,钻探目的是揭示四川盆地五指山—天宫堂构造带沐川背斜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兼探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常规天然气资源。

    验收组实地检查了井场,查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了验收意见,并就下一步项目安全生产、科学组织、基层党建等方面工作与项目组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油气地质处、中国地质调查局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中心及成都地调中心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参加了开工验收。

    成都地调中心滇东北地区4口页岩气调查井通过开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