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新华社巴黎4月17日电(记者陈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17日决定,正式批准中国九华山地质公园和沂蒙山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教科文组织当天发布公告说,中国、智利、克罗地亚、厄瓜多尔、西班牙、挪威和秘鲁7个国家的8处地质遗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上述两处地质公园。至此,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的公园总数上升至147个,分别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2月3日航拍的九华山雪后景色。位于安徽省青阳县的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九华山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以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由于花岗岩的垂直节理特别发育,加上长期的雨水冲刷、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奇峰峻岭、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怪石峥嵘的花岗岩山地地貌。

    蒙山(图片来源:沂蒙山地质公园官网)

    沂蒙山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由蒙山园区、钻石园区、岱崮园区、孟良崮园区和云蒙湖园区组成。园区内最古老的地层、太古宙大规模的侵入岩系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北方早期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已经产出180万克拉金刚石。这里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崮群簇集,形态典型,蔚为壮观。

    根据公告,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还批准了中国伏牛山地质公园、三清山地质公园和泰山地质公园的扩园申请。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于2004年启动,旨在鼓励地质遗产专家与从业人员展开合作,并寻求促进对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和气候变化的认识。

    两处中国公园获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4月20日,2018地球日公益行发布会暨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仪式近日在北京延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举行。

    据介绍,2018地球日公益行三大活动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与脚爬客(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分别是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即“美丽国土”线上图片展;“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活动,即践行“推广地质公园、呵护美丽国土”的理念;“讲好地球故事”精品科普大讲堂,即传播“珍惜自然资源”的理念。活动得到了九华山、沂蒙山、延庆、黄山等数十家地质公园的积极响应,它们将以不同的形式联合主办本年度的系列盛事。

    三大活动深度结合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的总体目标,以不同形式的各类活动贯穿全年,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地球科学与普通大众之间沟通与了解的桥梁,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公众对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号召并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呵护美丽国土”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本次摄影大赛将通过互动的方式,面向公众征集地球母亲孕育下的美丽中国画卷,通过网络投票选出100名入围者后,再由专家在5月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地质公园特别贡献奖;随后,“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和“讲好地球故事”科普精品讲堂将依次展开,与摄影大赛共同践行世界地球日主题的“三个一”。年底前,主办方将把两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出版发行《照片背后的故事》,总结“三大活动”成果,开启2019年活动预告。

     

    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

    4月20日,2018地球日公益行发布会暨“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举行。活动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与脚爬客(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策划。

    2018地球日公益行包括三大活动,分别是: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活动、“讲好地球故事”精品科普大讲堂。本次活动得到九华山、沂蒙山、延庆、黄山等数十家地质公园积极响应,将以不同的形式联合主办本年度的系列盛事。

    三大活动深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地球科学与普通大众之间沟通与了解的桥梁,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公众对不可再生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号召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呵护美丽国土”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据介绍,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摄影大赛通过互动的方式,面向公众征集、展示地球母亲孕育下的美丽中国画卷,通过网络投票选出100名入围者后,再由专家在5月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地质公园特别贡献奖;随后,“科普志愿者环中国”训练营和“讲好地球故事”科普精品讲堂依次展开,与摄影大赛共同践行地球日主题的“三个一”。年底前,将对两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出版发行《照片背后的故事》。

     

    第二届“最美地球印记”地质公园摄影大赛启动
      6月8日,镇江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成果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获优秀级。该项目是继苏州城市地质调查之后,江苏地调院承担并完成的第2项综合性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也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推进全省城市地质工作的又一里程碑。

      本项调查紧密围绕镇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工作重点聚焦在城市地质资源与环境问题,通过3年奋战,全面分析评价了城市规划区内地基承载条件、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隐患、地表水土环境以及浅部地温能、地质景观资源情况,为镇江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详实而准确的地质基础资料。

      地基承载力是城市建设首先考虑的地质要素,“万丈高楼凭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本项目的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专题即担负了为镇江未来新城市规划选址的重任。通过对地面以下50米空间地层勘查以及对6万余份钻孔资料的分析,获取了城市工程建设目的层的岩土体结构特征、层序成因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等数据信息。依据地基承载力条件完成了对低山、岗地、平原漫滩等地貌区的建设适宜性评价,详细勾画了软地基、液化砂土和地下岩溶空洞的分布范围,是城市建设中避免地下工程开挖事故的重要地质参考资料。此项工作还建立了镇江城市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可为城市道路、工厂、社区、商业中心、地下轨道交通等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便捷的地质条件虚拟展示。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镇江城市供水取自长江,但在发生水危机时,地下水可作为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保障社会稳定。本次系统调查了区内地下水赋存类型、资源量、分布特征,评估了可利用程度。就保障城市供水,论证了对城市周边的九华山、乔家门、四摆渡等多处岩溶地下水的联合采供方案,并提出了尽早建立应急水源地的建议,此项工作对于镇江城市供水安全最有重要意义。

      镇江境内多山,人地相互作用强烈,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城市。本次通过调查核查,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规划区内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的空间分布和发育现状,划分出三级地质灾害易发区,并结合具体灾害隐患点编制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为国土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整治以及老城区“退房还山”行动中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于地面以下约200米范围内岩土体中的热能资源。由于该地下空间内的全年温度变化较小,可用于建筑空调。其具有无污染、可持续利用的特点,是理想的绿色能源,目前在许多城市已发利用。本次工作基本查清了浅部地层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地质储热条件,评价了浅层地温能的资源量和开发利用潜力,为城市环保清洁能源开发战略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

      水和土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要素,优质的水土环境构成我们健康的生活空间,为我们提供安全的食品。本次通过高密度采集分析测试,对市区土壤和外围的农田土壤进行了全面体检。调查表明,全区农田环境总体质量良好,90%以上农田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选区要求,但局部存在Cd、Hg、Pb、Zn等重金属污染,养分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城市区土壤受人类活动和工矿企业排放影响明显,出现重金属在局部区域的富集,以Cd、Cu、Hg、Pb、Zn较突出。此外,还发现适宜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农田面积近7000公顷,可用于开发富硒大米、茶叶等发高经济附加值的农产品。

      镇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享有“城市山林”美誉,就是因为市内多山多水,风景秀丽。本次通过对构成城市景观主体的山、石、水、洞等地质景观的调查,共梳理出具有较高观赏性的险峰、岩层剖面、泉、洞穴景观100多处,总结归纳出7大资源类型、圈定7大地质景观区,提出2处景观石资源保护区。此外,还对三山景区、南山景区、韦岗温泉等一批成熟旅游资源的地质文化内涵进行了发掘,结合镇江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和旅游规划,提出了多项关于保护开发地质景观资源的对策建议。

      镇江城市地质调查紧密围绕镇江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需求,部分成果已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2012年,项目率先在韦岗地区开展调查,当地长期受采矿活动影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项目组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以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的综合调查评价,把全区划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提出了未来街道集中区的选址建议。依据该项成果,当地政府果断对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大杨林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彻底解决了人居和采矿矛盾,深得群众好评。

      镇江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委、环保局等政府部门均参加了对本项目的领导协调工作,为各项成果的取得发挥了积极作用。镇江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本次工作是第一次系统性综合性地质家底摸查,成果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亮点多,应用面广,将成未来镇江数字国土、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本部门行政管理的有力支点,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充分挖掘镇江城市地质调查所提交的这座知识“富矿”,深入推进相关成果的社会化服务。要不了多久,市民就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获取房屋周边的地基条件、岩石构造,土壤污染等地质环境信息。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侃桢与镇江市常务副市长张洪水进行成果移交
    城市地质调查绘就山水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