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8月17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在局机关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立军一行举行会谈。双方就杭州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实际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谈。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局机关相关部室、深地中心相关负责同志,浙江省地调院、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谈。

    王昆分别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陈立军一行、湖北省国土...

     

    部分中国参会代表合影

     

    有“地学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月29日至9月3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交流展示最新地球科学成果,共襄地球科学盛举。

    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球科学为社会服务、基础地球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地球科学研究”,主题下设48个科学专题。从大会的主题可以看到,本届大会是以鼓励和促进对地球基本特性的研究,以及对地球及其他扩展领域的了解为桥梁,以为地质研究开展国际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共享为纽带,以为加强地质科学更广泛的服务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从而解决好地质学领域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为提高我国地质科技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做好最近五年中国地勘行业地质成果展示,组织好我国地质科学家参加大会的学术交流,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由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全国地勘行业的400余名地学领域的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本届地学盛会。

     

    中国展台

     

    精心谋划,向世界展示我国地质科学成果

     

    为组织好中国代表团的参展工作,中国地质学会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指导筹备工作,组建了大会筹备组,下设组织组、外联组、展览组、学术组等多个工作组,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

    本届大会中国展台的展览主题是:促进和支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质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工作最新进展与展望;二是中国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最新进展;三是中国应用地质科学的最新进展;四是中国地质技术与应用新进展;五是国际交流与合作。

    自2015年5月起,大会筹备工作组正式启动展台成果资料征集。由27名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遴选小组,经过一轮轮遴选、推荐,最终产生了赴大会展出的59项成果,这些成果作为基础与应用地质科学研究的典型,在大会展出。

    中国展台成为开普敦会展中心一颗璀璨的明星,它向世界全面宣传展示了中国近五年地勘工作取得的成绩,展示了中国对地学科学发展和应用的最新贡献。各国参会代表和华人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研究成果兴趣浓厚,对中国地质界在推动地学科技进步及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与此同时,中国展厅还发放了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其中定制的内有“国内知名地质学专家名录”等宣传资料的U盘、专业报告、地质图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视频资料等内容详实,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统筹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对于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5月发布的大会一号通知已明确了主题和要求,2016年3月的中国地质学会长沙年会上又特别对其进行了统筹部署。中国地质学会领导多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集团、核工业集团等理事单位联系沟通,确定了参加学术交流的方案及专题报告的筹备等注意事项,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地质遗产与保护”和“深部探测”等是大会学术交流亮点,参会的中国科学家紧扣大会主题,在地质遗迹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地下水、地质大数据、地球动力学、深部地球探测、矿物学、地层年代学、矿产勘查等几乎所有的专题均有中国代表团成员精彩的专题报告,参会人员的学术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借助大会平台,中国地质学会有效组织开展了国际同业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兼收并蓄,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地球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尤其可喜的是,由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参与组织的青年分会场得到世界各国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参与,得到了大会主席的充分肯定。

     

    会谈竞选,提升我国地学界的国际地位

     

    8月30日,中国地质代表团李金发团长一行八人与美国地质调查局代表团举行会谈,目的是开展推动中美地质学会务实合作,搭建中美地质科学家合作交流平台。

    8月31日~9月1日,中国地质代表团八人代表参加了国际地科联理事会会议,会议听取了主席的工作报告和秘书长的管理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办城市,韩国釜山在与德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四国的同台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2024年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办权;开展了新一届的国际地科联领导机构选举工作,共有加拿大华人地质学家成秋明教授竞选国际地科联主席,中国地质代表团推荐的我国水文专家何庆成教授竞选地科联秘书长,我国南京古生物所的彭善池教授参与竞选2018~2022理事,由此,国际地质大会竞选舞台出现了3位华人科学家同台亮相的盛况,最后由国际数学地质委员会推荐的加拿大华人成秋明教授成功当选为新一届(2016~2020年)国际地科联主席。

    本次大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表明我国正在全面深入地参与管理国际地科联事务,提升了我国地学界的积极态度和做好地球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心。通过本次竞聘,几位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我国地质科学家的风采,提高了我国地质科学家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我国地质科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通过本次大会的参会参展、口头宣讲和论文展示活动,参会的中国地勘行业精英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及时了解了地学前沿动态,交流、展示了地质的找矿及研究最新成果,增进了和世界各国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友谊,提升了我国地质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为让中国地球科学所取得的成绩传遍世界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中国地质学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效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和中国参展代表的充分肯定。

    地质精英寻梦开普敦

    应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塔吉克斯坦地质总局邀请,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于2016年7月13日-20日率中国地质调查局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地质调查机构和地学科研单位。

    在俄罗斯访问期间,王研分别与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部长、矿产资源署署长基斯列夫,俄罗斯矿物、地球化学和稀土晶体研究所所长斯皮里多诺夫,以及全俄地质研究所所长彼得罗夫举行了会谈,续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矿产资源署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见证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所长彭轩明与俄罗斯矿物、地球化学和稀土晶体研究所所长斯皮里多诺夫签署地球化学项目合作协议。

    在塔吉克斯坦访问期间,王研与塔吉克斯坦地质总局局长朱马耶夫先生举行会谈,并拜会了塔吉克斯坦副总理、原地质总局局长阿基姆•伊布罗希姆。此外,代表团一行还拜访了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经商处,看望了工作在野外一线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塔吉克斯坦项目组人员。

    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俄塔两国地质机构合作关系,增进了互信和友谊,夯实合作基础、推进项目合作,访问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王研副局长与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部长、矿产资源署署长基斯列夫签署合作协议

    王研副局长见证地调局物化探所与俄罗斯矿物、地球化学和稀土晶体研究所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王研副局长与全俄地质研究所所长彼得罗夫举行了会谈

    王研副局长与塔吉克斯坦地质总局局长朱马耶夫先生举行会谈

    王研副局长拜访中国驻塔吉克斯坦经商处

    王研副局长率团访问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两国

    7月27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严光生在局机关与云南省党组成员高树勋一行举行会谈。

    双方就云南省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地方脱贫攻坚需求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局机关相关部室、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负责同志,盐津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王研、严光生与云南省党组成员高树勋一行举行会谈

    8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在局机关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英姿、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振坤一行举行会谈。双方就湖北省及武汉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实际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谈。

    局有关部室、有关直属单位负责人,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武汉市人民政府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谈。

     

    府副市长刘英姿、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振坤一行举行会谈...

    应芬兰地质调查局邀请, 6月28日至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严光生率团访问芬兰,与芬兰地调局副局长佩卡∙努米举行会谈,听取芬兰地质学家专题报告,考察赫尔辛基市区地下工程。

    与佩卡•努米会谈期间,双方就深入推动两局务实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并续签了地学方面谅解备忘录。在专题研讨中,我方人员介绍了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城市地质调查计划,芬兰地调局相关专家就地下矿藏基岩建模、高放射性核废料储存基岩建模、浅层地热资源评价和城市地球化学调查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双方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确定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芬兰地调局专家的陪同下,严光生考察了赫尔辛基地下污水处理厂、市中心燃煤发电厂的地下储煤场和城市地下公交枢纽等闻名世界的地下工程,学习了解赫尔辛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经典案例。

    局科外部、南京中心、物化探所和地科院相关同志陪同出访。

    与芬兰地调局副局长续签两国地学方面谅解备忘录

     

    严光生率团访问芬兰地调局

    4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与湖北省地质局局长朱厚伦一行举行会谈。双方围绕加强湖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局机关有关部室、湖北省地质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谈。

     

    李金发与湖北省地质局局长朱厚伦一行举行会谈

    4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与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局长徐洪亮一行举行会谈。双方就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地质工作需求,加强吉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局机关有关部室、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王研与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局长徐洪亮一行举行会谈...

    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2015年5月20日,出访巴西的李克强总理在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体验其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等运行的全过程。

     

        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的地铁公司内,一辆从中国长春跨越重洋而来的银色列车,亮眼地停在试运行轨道上。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里约州州长陪同下,步入车厢体验列车的舒适度和安全度。“这是中国装备的机遇,也是对中国装备制造的检验!”得知里约市民对中国产的地铁列车非常满意后,李克强当即表示,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中巴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

     

        这一幕发生在巴西当地时间2015年5月20日上午。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访拉美四国,而“国际产能合作”正是贯穿此访的一个核心理念。

     

        就在5月17日李克强踏上访程的前一天,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被舆论解读为“重要的路线图”。

     

        事实上,这一路线图此前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部署过。作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亮出的一张新牌,国际产能合作也经历过一个相互磨合深化与认同的过程。观察人士注意到,从最初的“双方”合作演进至“多方”合作,正是基于各方利益的最大契合点,国际社会才对此积极回应。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理念即:位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多方产业、资金及技术合作,共同“分享”工业文明与和平发展曙光,在多方深度合作中,提升各自位置,重构价值链,实现“多赢”格局。

     

        这样基于全球视野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势必给中国带来更多红利。正如李克强在常务会上多次强调的,借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价值链重构,是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大机遇。

     

        ■ 改革开放初期,靠输入生产线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

     

        在被视为“行政系统最高决策平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不到40天内,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部署国际产能合作。

     

        2014年12月24日的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李克强明确提及与国际产能合作有关内容。

     

        2015年1月28日,常务会议题中出现了“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总理说,“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

     

        据悉,当天会议上,针对这一议题,足足研究讨论了两个多小时。

     

        国务院常务会议初步确定了国际产能合作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金融支持的运作模式。

     

        2015年4月15日的常务会上,一个细节透露出总理对于这一议题的高度重视:当天的会议部署落实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这一条要写进来!”在上会文件原有表述之外,李克强特意要求加上两项内容,其中一项就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李克强在多次常务会上阐释过国际产能合作对于中国经济的深远意义。

     

        “我们常说,要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升级,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输出’。这也与发达国家的转型路径相吻合。”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常务会上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

     

        总理进一步强调,推动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目前是一个极好的时点。

     

        “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等问题。”李克强说,“中国在这方面的性价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要不失时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与各国广泛进行产能合作。”

     

        ■ 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帮助输入国发展实体经济,也推进了其工业化进程

     

        梳理国际产能合作,李克强总理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共进“天价早餐”,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12月底,李克强出访哈萨克斯坦时,两位总理在早餐间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敲定了一份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

     

        后来在2015年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讲起了当时的情景。

     

        “哈萨克斯坦公共产品匮乏,希望加大投资力度、大兴基础设施建设。但他们国内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生产线一条都没有。所以我提议,与其他们向我们购买成品,不如我们去当地直接建厂。”总理说,“哈方一听非常乐意。因为中国输出生产线,不仅帮助他们发展了实体经济,也推进了他们的工业化进程。”

     

        也就是在这次常务会上,有关国际产能合作的行动路线图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比如,对于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会议确定要“大力开拓”相关国际市场,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确立国际产能合作计划目标后,与一些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仅仅与哈萨克斯坦几个月的合作,订单预计就超过500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全年出口额的一半。”

     

        ■ 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合作关系就此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2015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期间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并同法国总理瓦尔斯举行会谈,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法核能合作联合声明。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欧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时,李克强在致辞中说:“2014年,中欧每天的贸易量就超过17亿美元,全年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讲到这里,他笑着转身,对着同样坐在主席台上的容克说:“中方参与欧洲投资计划的考虑是宏大的,主席先生须得有个好胃口。”

     

        这是李克强与容克的第一次会面。他力推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容克提出的“欧洲投资计划”不谋而合。最终,中欧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并尽早达成一个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

     

        此间评论称:基于国际产能合作这一全新思路,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合作关系就此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据不完全统计,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拉美四国期间签署的基建、产能等实际项目及意向协议,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

     

        一个多月后总理出访欧洲,这份国际产能合作的成绩单被进一步丰富:中国与比利时签署12项双边合作文件,金额超过180亿欧元;中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法核能合作联合声明。

     

        这被媒体评价为“开拓性的联合声明”。此前国际社会还没有过这样的协议。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拥有处在世界中端的工业生产线和装备制造水平。在这方面,法国等发达国家处于高端水平,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工业化的初期。

     

        对于中国总理力推的国际产能合作而言,这样的坐标系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将中国的中端装备与法国的核“芯”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存量资产得到盘活,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对法国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出口与就业;而对第三方市场而言,则意味着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装备与核“芯”技术,提升自身工业化水平。

     

        1+1+1>3:这正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奥妙所在,也意味着中国会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多和平发展伙伴,并从中获得更加持久的红利。

    正如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言:“中国经济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开放与改革一样,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常务会议回顾解读(九):国际产能合作:1+1+...

    9月21-23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经济投资论坛在西安召开,这是“欧亚经济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地学领域国际论坛。会议期间,西安地调中心主任李文渊与来访的摩尔多瓦国家地质与矿产资源署署长萨扎苏·阿德里安、地质信息中心主任巴利斯·尤尔丘科举行会谈。

    李文渊主任对萨扎苏·阿德里安署长和巴利斯·尤尔丘科主任远道而来参加此次会议表示欢迎。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下,西安地调中心正不断深化与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在地质矿产领域务实合作。摩尔多瓦位于东欧平原,地质构造特殊、具有独特的矿产资源禀赋,西安地调中心愿与摩尔多瓦国家地质与矿产资源署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开拓双方地学领域互惠合作。

    萨扎苏·阿德里安署长对西安地调中心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表示,摩尔多瓦政府赞同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意借此机会增加高层互访、深化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摩尔多瓦国家地质与矿产资源署是摩境内地质矿产领域主管部门,重视与西安地调中心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开展合作,愿借此机会与西安地调中心就双方感兴趣的合作领域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同时希望双方能够积极推动两国间地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今后双方务实合作奠定基础。

    与会双方的充分交流,将推动双方更加积极地开展务实合作。

    会议现场

    西安地调中心与摩尔多瓦国家地质与矿产资源署举行会谈...

    3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两联一包”扶贫点商南县十里坪镇举行会谈,会议由西安地调中心党委书记杜玉良主持,十里坪镇党委书记王重良、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翁建、红岩村村长杨兴平出席会议。

    目前,红岩村整村脱贫上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落后等方面的问题,2017年应重点加强河堤、文化广场、路灯、中药材种植以及养殖等方面的建设,努力做好红岩村的“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示范点工作。针对红岩村现状,王重良书记从党建加脱贫为中心任务,党建加产业促增收、党建加民生强服务、党建加培训强素质、党建加加标兵强引领等方面对商南县扶贫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希望西安地调中心对当地的地质矿产普查、地质灾害防治、滔河流域污染防治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杜玉良书记从党建扶贫、项目扶贫、培训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对今年扶贫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并要求各相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王重良书记代表地方政府向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赠送“助脱贫情暖红岩 援建设爱满秦岭”锦旗,高度赞扬了西安地调中心2016年的扶贫工作。

     

    西安地调中心与包扶村镇举行扶贫工作座谈会

    5月2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东营市人民政府在东营召开工作对接座谈会,就落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强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会谈。青岛海洋所主要负责人,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志远出席会议并讲话。 

    青岛海洋所介绍了在山东和东营的海洋地质工作,汇报了服务东营市高质量发展的地质工作设想。东营市介绍了在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洋牧场和重大工程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方面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与会领导专家就海洋地质工作支撑山东东营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双方商定在系统梳理总结已有海洋地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聚焦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在局省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共同研究谋划重点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会议期间,青岛海洋所向东营市赠送了“海洋地质九号”船模型、山东省海岸带资源环境图集和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专著。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岛海洋所,东营市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等领导和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座谈交流

     

    赠送资料

    青岛海洋所与东营市开展工作对接推进落实局省合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