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气候变化正对全球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已成为全球碳中和技术体系的关键部分,并预期在未来成为支撑碳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为了贯彻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发展路径,科学有序地推进“双碳”战略,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OCCUS)逐渐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新兴低碳产业链及蓝色循环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

    “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青岛举行,旨在深入探讨CCUS如何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讨论OCCUS的战略定位以及促进蓝色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研究OCCUS的基础科学理论与新技术,推动陆海资源的统筹利用,提升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水平,助力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论坛主题

    以OCCUS推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中国太平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协办单位:

    崂山实验室

    鹭江创新实验室

    海洋地质碳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青岛市海洋地质碳封存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海洋地质碳封存重点实验室

    三、论坛组织结构

    (一) 指导委员会

    主  任:李  阳

    副主任(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合  李家彪  吴立新  邹才能  林  君  周守为  郝  芳

    谢玉洪  戴民汉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世明  王立忠  王厚杰  方银霞  刘  强  李小春  李玉星

    李铁刚  李清平  吴能友  张  建  张春雷  陈建芳  周  蒂

    赵洪伟  彭  勃  程  军  戴彩丽

    (二) 学术委员会

    主  任:李姜辉

    副主任:李  琦  王宏斌  陈建文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子明  牛雄伟  冯旭文  刘树阳  李彦尊  李  智  李鹏春

    余凤玲  沈佳轶  宋学行  赵明辉  俞红玉  袁  勇  高  光

    傅维琦

    (三) 组织委员会

    主  任:印  萍

    委  员:张  勇  张  波  姚长新  杨金玉  白凤龙  梅  西

    陈  斌  梁  杰  胡高伟  陆  凯  刘  鸿  徐  磊

    刘京鹏  史慧杰

    (四) 秘书处

    秘 书 长:袁  勇

    副秘书长:徐  路

    成    员:李  清  骆  迪  赵化淋  王  伸  张兆代  林文荣

    王文娟

    四、时间、地点和网站

    论坛时间:2025年10月24日-26日(24日报到、学术委员会会议、圆桌研讨)

    论坛地点:青岛蓝谷国际酒店(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168号)

    论坛网站:www.occus.cn

    五、内容与形式

    论坛内容

    论坛将集中讨论OCCUS技术实施和产业链构建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复杂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将涉及科学技术难题、经济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估以及政策法律框架的构建等多个领域。论坛还将涵盖离岸CCUS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享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通过深入交流与讨论,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OCCUS技术产业化进程。同时,本届论坛还将设立圆桌研讨环节,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论坛形式

    本届论坛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我们致力于低碳环保的办会理念,所有会议信息的发布、资料的填写、注册缴费以及摘要的提交都将通过论坛的官方网站www.occus.cn一站式完成。

    本论坛是一个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国际性开放平台,中英文双语包容展示。报告形式多样,包括圆桌研讨、主旨报告、专题报告、海报展示和技术展览等。

    圆桌研讨:将邀请国内外在OCCUS领域活跃的独立PI,围绕年度论坛主题及当前形势进行深入研讨,并与参会者进行互动,最终形成研讨纪要。

    主旨报告: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OCCUS如何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分享前沿性、引领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

    专题报告:将由来自科学、工程、技术、产业、金融及政策等领域的专家进行,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探讨相关专题,其中学生报告将参与优秀报告的评选。

    海报展示:将由参会学者通过提交专题海报的方式进行展示,其中学生海报将参与优秀报告的评选。

    技术展览:欢迎OCCUS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积极与论坛合作,通过技术展览宣传,包括午间宣讲,推介各自的技术和产品。

    六、专题召集人申报

    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推荐如下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OCCUS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与新质生产力

    离岸碳捕集、利用与运输: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海洋地质碳封存理论、技术与选址评价

    OCCUS环境影响评估、监测与监管

    OCCUS标准规范、政策法规与国际合作

    请各位有意申报专题召集人的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在上述主题框架下提出适合的专题进行申报。专题召集人可由多名学者联合申报,并负责组织专题报告交流。

    拟申报专题的召集人请在线填写专题召集人报名申请表,申报时请注明召集人姓名、单位、职务、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并简要说明拟召集专题的研究背景、意义、预期目标、主要议题、所属主题及专题报告初步组织情况。我们将根据申报情况,结合论坛主题和实际需求,确定最终的专题及召集人名单。

    专题召集人申报拟于2025年5月开放,请登录会议网站(www.occus.cn)提交相关信息。

    截止日期:2025年6月20日

    七、报告摘要征集

    报告摘要提交系统拟于2025年6月下旬开放。

    八、注册缴费报名

    参会人员需缴纳一定的论坛注册费,缴费系统拟于7月开放,具体缴费信息将于7月初公布。

    九、论坛赞助及展览

    欢迎国内外OCCUS领域的软硬件设备、图书等供应服务商参加本届论坛的技术展览。我们热情邀请有实力、愿意支持OCCUS事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赞助本届论坛。根据需求,我们将提供线上和线下推送宣传、会场展位、午间宣讲等多种支持。

    论坛同样欢迎具有创新性的相关服务商报名参加专题研讨,以促进软硬件及学术服务等交流活动的开展。

    赞助及展览申报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联系人:

    徐路(厦门大学)

    电话:17605088628

    邮箱:xulu@xmu.edu.cn

    十、论坛重要日程节点

    2025年5月注册报名系统开放 专题申报

    2025年6月20日专题申报截止

    2025年6月下旬报告摘要征集系统开放

    2025年7月初缴费系统开放

    2025年9月20日报告摘要征集截止

    2025年10月24日论坛报到,圆桌研讨

    2025年10月25-26日论坛交流

    2025年10月27日离会返程

    十一、论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袁勇

    电  话:15589820819

    邮  箱:yuany010@126.com

    热烈欢迎OCCUS产业发展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产业从业者、金融专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工程技术专家踊跃投稿,积极参加本届论坛,论坛将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OCCU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

    我们期待与您相聚在青岛,共襄盛会,为推动OCCUS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第一号通知
      据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组织常务理事、理事、同行领域专家及相关单位,经过广泛推荐、专家评议及投票排序,评选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国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通过4500米海试验收入选其中,位列榜首。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是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国产化率达到90%,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技术装备领域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据介绍,“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的主要科研成果。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业主(项目牵头)单位,以“海洋六号”船为作业母船。参研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同济大学。

      2014年2月20日~4月22日,“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与其作业母船(“海洋六号”)在南海实施了三个航段的深潜作业试验,共进行了17次下潜作业,其中3次下潜至南海中央海盆4500米以深海底,圆满完成了各项海试任务。4月18日,“海马”号在位于南海中央海盆4502米水深的海底(坐标位置:东经114度36分23秒,北纬13度13分01秒)顺利完成观测网扩展缆的模拟布放、沉积物取样、热流探针测量、OBS布放、作业自拍、标志物布放等多项作业任务,并成功实现与水下升降装置的联合作业。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委派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海上试验现场验收专家组,对海试大纲规定的114项考核指标(其中技术指标91项)进行了现场考核,给予了96.99分的综合评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海试考核证明,“海马”号不仅具有强作业型ROV的各项常规功能和作业能力,还具有海底观测网扩展缆布放功能,并可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进行作业功能的扩展。“海马”号在可靠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已达到了实用化深海探测作业设备的技术要求,已达到国外同类ROV的技术水平。

      “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海洋技术人员全面突破和掌握了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的设计与制造、系统控制与在线检测、远程高压电力传输与分配、长距离信息传输与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大深度水下液压动力源研发、观通导航与多向自动推进控制、大深度浮力材料制造、多功能机械手和作业工具设计制造、大负荷升沉补偿系统制造、系统集成和联调等核心关键技术,具备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自主制造和应用能力,突破了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核心技术受控于国外和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瓶颈,为我国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马”号英姿     陶军/摄


    “海马”号ROV在南海下潜至4500米水深海底并通过机械手布设海底地震仪和进行地质取样    陶军/摄
    国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通过4500米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