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87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气候变化正对全球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已成为全球碳中和技术体系的关键部分,并预期在未来成为支撑碳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为了贯彻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发展路径,科学有序地推进“双碳”战略,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OCCUS)逐渐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新兴低碳产业链及蓝色循环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

    “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青岛举行,旨在深入探讨CCUS如何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讨论OCCUS的战略定位以及促进蓝色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研究OCCUS的基础科学理论与新技术,推动陆海资源的统筹利用,提升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水平,助力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论坛主题

    以OCCUS推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中国太平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协办单位:

    崂山实验室

    鹭江创新实验室

    海洋地质碳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青岛市海洋地质碳封存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海洋地质碳封存重点实验室

    三、论坛组织结构

    (一) 指导委员会

    主  任:李  阳

    副主任(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合  李家彪  吴立新  邹才能  林  君  周守为  郝  芳

    谢玉洪  戴民汉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世明  王立忠  王厚杰  方银霞  刘  强  李小春  李玉星

    李铁刚  李清平  吴能友  张  建  张春雷  陈建芳  周  蒂

    赵洪伟  彭  勃  程  军  戴彩丽

    (二) 学术委员会

    主  任:李姜辉

    副主任:李  琦  王宏斌  陈建文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子明  牛雄伟  冯旭文  刘树阳  李彦尊  李  智  李鹏春

    余凤玲  沈佳轶  宋学行  赵明辉  俞红玉  袁  勇  高  光

    傅维琦

    (三) 组织委员会

    主  任:印  萍

    委  员:张  勇  张  波  姚长新  杨金玉  白凤龙  梅  西

    陈  斌  梁  杰  胡高伟  陆  凯  刘  鸿  徐  磊

    刘京鹏  史慧杰

    (四) 秘书处

    秘 书 长:袁  勇

    副秘书长:徐  路

    成    员:李  清  骆  迪  赵化淋  王  伸  张兆代  林文荣

    王文娟

    四、时间、地点和网站

    论坛时间:2025年10月24日-26日(24日报到、学术委员会会议、圆桌研讨)

    论坛地点:青岛蓝谷国际酒店(青岛市即墨区滨海公路168号)

    论坛网站:www.occus.cn

    五、内容与形式

    论坛内容

    论坛将集中讨论OCCUS技术实施和产业链构建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复杂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将涉及科学技术难题、经济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估以及政策法律框架的构建等多个领域。论坛还将涵盖离岸CCUS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享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通过深入交流与讨论,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OCCUS技术产业化进程。同时,本届论坛还将设立圆桌研讨环节,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论坛形式

    本届论坛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我们致力于低碳环保的办会理念,所有会议信息的发布、资料的填写、注册缴费以及摘要的提交都将通过论坛的官方网站www.occus.cn一站式完成。

    本论坛是一个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国际性开放平台,中英文双语包容展示。报告形式多样,包括圆桌研讨、主旨报告、专题报告、海报展示和技术展览等。

    圆桌研讨:将邀请国内外在OCCUS领域活跃的独立PI,围绕年度论坛主题及当前形势进行深入研讨,并与参会者进行互动,最终形成研讨纪要。

    主旨报告: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OCCUS如何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分享前沿性、引领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

    专题报告:将由来自科学、工程、技术、产业、金融及政策等领域的专家进行,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探讨相关专题,其中学生报告将参与优秀报告的评选。

    海报展示:将由参会学者通过提交专题海报的方式进行展示,其中学生海报将参与优秀报告的评选。

    技术展览:欢迎OCCUS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积极与论坛合作,通过技术展览宣传,包括午间宣讲,推介各自的技术和产品。

    六、专题召集人申报

    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推荐如下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OCCUS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与新质生产力

    离岸碳捕集、利用与运输: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海洋地质碳封存理论、技术与选址评价

    OCCUS环境影响评估、监测与监管

    OCCUS标准规范、政策法规与国际合作

    请各位有意申报专题召集人的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在上述主题框架下提出适合的专题进行申报。专题召集人可由多名学者联合申报,并负责组织专题报告交流。

    拟申报专题的召集人请在线填写专题召集人报名申请表,申报时请注明召集人姓名、单位、职务、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并简要说明拟召集专题的研究背景、意义、预期目标、主要议题、所属主题及专题报告初步组织情况。我们将根据申报情况,结合论坛主题和实际需求,确定最终的专题及召集人名单。

    专题召集人申报拟于2025年5月开放,请登录会议网站(www.occus.cn)提交相关信息。

    截止日期:2025年6月20日

    七、报告摘要征集

    报告摘要提交系统拟于2025年6月下旬开放。

    八、注册缴费报名

    参会人员需缴纳一定的论坛注册费,缴费系统拟于7月开放,具体缴费信息将于7月初公布。

    九、论坛赞助及展览

    欢迎国内外OCCUS领域的软硬件设备、图书等供应服务商参加本届论坛的技术展览。我们热情邀请有实力、愿意支持OCCUS事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赞助本届论坛。根据需求,我们将提供线上和线下推送宣传、会场展位、午间宣讲等多种支持。

    论坛同样欢迎具有创新性的相关服务商报名参加专题研讨,以促进软硬件及学术服务等交流活动的开展。

    赞助及展览申报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联系人:

    徐路(厦门大学)

    电话:17605088628

    邮箱:xulu@xmu.edu.cn

    十、论坛重要日程节点

    2025年5月注册报名系统开放 专题申报

    2025年6月20日专题申报截止

    2025年6月下旬报告摘要征集系统开放

    2025年7月初缴费系统开放

    2025年9月20日报告摘要征集截止

    2025年10月24日论坛报到,圆桌研讨

    2025年10月25-26日论坛交流

    2025年10月27日离会返程

    十一、论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袁勇

    电  话:15589820819

    邮  箱:yuany010@126.com

    热烈欢迎OCCUS产业发展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产业从业者、金融专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工程技术专家踊跃投稿,积极参加本届论坛,论坛将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OCCU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

    我们期待与您相聚在青岛,共襄盛会,为推动OCCUS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第一号通知

    4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将在青岛组织召开首届“深海极地沉积环境”研讨会。会议采取现场参会和线上直播两种方式进行。

    会议共邀请了崂山实验室、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交流深海极地沉积环境领域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最新进展。希望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促进深海极地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将深海极地沉积环境研究推向更深层次,更好地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地球表面60%被水深超过2000m的深海所覆盖,“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拟定的中国深海战略“三部曲”。深海极地沉积受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影响,是探究固体圈层、流体圈层和生物圈层的耦合演化机制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关键所在。针对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系统、地球系统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制等领域,组织召开深海极地沉积环境研讨会,热烈欢迎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及研究生积极参加。

    会议地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资源楼三楼会议室(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观山路596号)

    会议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联系方式:胡邦琦 13386426513 bangqihu@qq.com 

    会议直播二维码

    会议海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深海极地沉积环境研讨会”会议...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加强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地调党发〔2020〕119号)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度地质科技人才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的通知》(中地调办发〔2021〕29号)要求,经提名推荐、单位审核、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评议、局党组研究等程序,形成了2021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人才名单。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月25日-3月3日。

    在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人事教育部如实反映,反映者需署真实姓名。

    联系人及电话:胡海波 010-58584822

    附件:2021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人才评选结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人事教育部

    2022年2月25日

     

     

    2021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人才评选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关于评选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地质科技十大进展的通知》要求,经提名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评选出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地质科技十大进展,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2年1月17日-19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提出书面意见,并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凡匿名或超出期限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

    联 系 人:张雪辉

    联系电话:010-58584689

    电子邮箱:zxuehui@mail.cgs.gov.cn

    附件:1.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一览表

       2.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一览表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22年1月17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

    各有关单位:

    根据“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及“地质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物化探所)”二级项目的部署和要求,定于2018年1月18日-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 (Geochem Studio3.0)推广培训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面向全国的新老用户,推广基于MapGIS平台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Geochem Studio 3.0)”,该系统具有地球化学找矿和土地质量调查两个子系统。地球化学找矿子系统即原有的中大比例尺化探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新版本对原有的功能进行了完善和扩充。土地质量调查子系统是为了满足土地质量调查需要而开发的新系统,具有图斑自动赋值、自动分级、自动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土地质量调查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可视化。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1月18日-20日,1月18日报到。

    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地址:安徽省合肥辰茂和平酒店

    三、参加人员

    1.全国各行业从事矿产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调查或相关地质调查的科研生产工作者;

    2. 特邀专家;

    3. 项目组成员。

    四、其他事项

    1、本次推广研讨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主办,将免费提供带加密狗的系统软件及相关资料一套。

    2.本次推广不收取会议费、资料费,会议期间统一安排食宿。

    3.参加人员须自带笔记本电脑,电脑配置环境推荐:操作系统: Win7、Win8;应用平台:MapGIS6.7;办公软件:Office系列。硬件配置:内存4G以上,硬盘250G以上,

    4.本次推广会,拟定人数100人以内,请参会单位尽快填写会议回执表(见附件1),1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反馈至liuqingqing@igge.cn。

    五、联系人

    柳青青: 15930615199 李瑞红 :13581901939

    附件1、会议回执表

    2、会场地点交通图

    2018年1月8日

      

    附件1 

    会议回执表

    姓名

     

    性别

     

    单位

     

    电话

     

    邮箱

     

    职务

     

    专业

     

    住房

    单间    □ 合住 

     

    附件2:会场地点交通位置图 

      

    关于召开“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推广培...

    报告题目:深穿透地球化学与深部资源勘查 

    时间:2017525日(星期四):14:30-16:00 

    地点:中国地质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介绍  

    王学求,男,汉族,19631月生,长春地质学院博士毕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一直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主持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地质调查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担任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委员会主席,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理事(1999-2003),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理事(2004至今)。在纳米尺度地球化学和全球尺度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理论创新成果。将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研究团队提供的技术和异常选区,共帮助发现大型以上矿床50余处。 

    内容简介: 

    报告介绍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内涵、理论、方法技术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详细介绍深穿透地球化学在深部资源勘查的应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 

     
       
     

     
    深穿透地球化学与深部资源勘查—地质图书馆《名师讲...

    根据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的总体部署及“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项目的有关工作安排,物化探研究所定于2017年3月27-28日在广东珠海召开“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标准培训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名称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标准培训会。

    二、会议组织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主办,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协办。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3月27-28日,27日报到。

    地点:珠海度假村酒店(酒店地址:广东珠海吉大石花中路9号)。

    四、会议主要内容

    (一)介绍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2016年主要进展及2017年工作安排。

    (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系列规范解读与若干问题讨论。

    (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的相关情况介绍。

    五、参会人员

    (一)局相关部室领导;

    (二)计划协调人;

    (三)工程牵头单位相关人员;

    (四)工程下属二级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各单位限4人)。

    (五)全国各省(区、市)从事或准备从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相关地质调查单位技术人员(每个单位限4人)。

    (六)特邀专家。

    六、报名时间

    参加培训的同志请于3月19日前将回执表(附件1)E-mail至会务组邮箱(tangshiqi@igge.cn),名额有限,按照会务组收到回执的先后顺序接收学员,人满即停止接收回执。

    七、其它事项

    (一)会议不安排接送,请自行前往(见附图1)。

    (二)会议统一安排食宿。

    (三)培训初步安排见附件2。

    (四)报到台设置在酒店主楼一层大厅。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唐世琪,电话:15210965810 ;

    王惠艳,电话:18631637039 ;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标准培训会报名回执表.docx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技术标准培训会日程安排.docx

     

    2017年3月14日

    附图1

    珠海度假村酒店--交通位置图

                 

    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精神,落实今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局会议计划,拟于528-30日在沈阳组织召开《水工环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42020年)》研讨会  

      一、会议内容

      研讨《水工环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4~2020年)》。交流大项目机制经验。针对实施方案分组讨论,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

      二、参会人员

      1、局属6大区地调中心和8个专业所(中心) 水工环主管领导、项目办(或科技处)水工环负责人、水工环研究室(院)负责人。

      2、各省(区、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调院主管领导。

      3、有关地质院校地调院水工环主管领导。

      4、有关领导和专家。

      具体请见附件1、参会人员名额分配表。

      三、会议主办和承办单位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会议承办单位: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四、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14年5月28-30日,27日报到

      会议地点:沈阳金城宾馆

      会议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1号

      行车路线:宾馆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约28公里,打的士约40分钟;距沈阳火车站约2公里,乘坐328路、152路等在西塔南站下车约20分钟;距沈阳火车北站约4公里,乘坐152路、216路在西塔南站下车约30分钟。


      五、其他事项

      请参会人员于5月20日之前,将参会回执反馈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便安排工作。如需接站请直接与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联系。

      六、联系方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

      姜义    010-58584552   18611899881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郭常来  024-86002998   13804022606

      陈婷玉  024-86002967   13236632717

      传 真  024-86002901

      沈阳金城宾馆:

      总机    024-23168888



    附件:1参会人员名额分配表.docx

          2水工环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研讨会参会回执.docx

     


    2014年5月9日

    关于召开水工环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研讨会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推进我局地质科技国际合作工作,局科技外事部、人事教育部拟于2014年5月6日下午14:00举办“第四期国际专家讲坛”。现将相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 报告内容
      报告题目:全球页岩气环境风险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最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张东晓教授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历任美国南加州大学Marshall讲席终身制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终身教授、美国拉萨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
      二、活动安排
      1.请京内局属单位统一到局机关322会议室参加报告会。并于2014年5月4日(周日)下班前将参会人员名单报送至发展研究中心刘玉霞处,邮箱lyuxia@mail.cgs.gov.cn
      2.请京外局属单位通过视频参加报告会,并于2014年5月6日(周二)上午09:30联系局发展中心高志新进行视频调试。
      三、参加人员
      请各单位高层次地质人才、青年地质英才、从事科技外事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会议,并请各单位人事处做好参会登记考核工作。讲坛PPT 等材料可到局外网“热点专题” 栏目的“国际专家讲坛”专题下载。

      联系人:
      舒思齐  局科技外事部   010-58584663
      胡海波  局人事教育部   010-58584834
      刘玉霞  发展中心科技处 010-58584469
      高志新  发展中心网络室 010-58584260

      附  件:报名表.doc




                                  2014年4月29日


     

    关于参加第四期国际专家讲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地质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矿产综合利用新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应用,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与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定于2011年9月中下旬在重庆市召开“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培训研讨会”。


        会议拟邀请国内知名选冶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分析、总结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药剂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解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对提高矿山企业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同时邀请部、局相关领导就贯彻落实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的相关课题发表演讲。


        会 议 主 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经济专业委员会

        会议承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

        欢迎全国各地矿山企业、地质勘查单位、相关院校、科研单位领导、技术人员踊跃参加。

        现将本次会议的内容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一)培训内容
        1.黑色金属矿产资源选冶新技术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选冶新技术
        3.西部重要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矿物研究方法
        5.多金属共生矿产资源选冶联合新工艺技术
        6.工艺矿物学研究对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以攀钢选钛厂扩能技改为例
        (二)典型矿山考查
        重庆市典型矿山及地质遗迹考查

        二、会议日程、地点及费用
        1.会务费1000元/人(参加矿山考查者费用另计)
           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
        2.会议日程、会议地点等具体事宜将在第二号通知给出

        三、会议注册日期
        参会人员请于2011年8月15日前填写参会回执表传真或E-mail给组委会(见附件)。

        四、联系方式
        1.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
        联系人:张学君
        电  话:010-58584688   
        2.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经济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史京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B楼
        邮编:100013
        电话:010-66557660   13901398799
        E-mail: shijingxi@sohu.com
        传真:010-66557660
        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5号
        邮政编码:610041
        联系人:栾亚兰
        电  话:028-85592195    13708021897
        E-mail:luanyalan@263.net
        联系人:刘厚明
        电  话:028-85592217    13541078665
        E-mai:l_homing@sina.com
        传  真:028-85594582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培训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加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与国际现代科技理念、先进研究思想与手段的交流,加速发现、培养、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培训计划,定于2011年7月3日至8日在甘肃嘉峪关举行“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青年论坛”。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


        青年论坛的主题为现代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现状、局限与发展,欢迎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会,发表见解,阐述思想,纵论发展,畅谈未来。


        请参加青年论坛的青年科研人员务必在2011年5月31日前报名并提交不少于1500字的报告摘要。论坛设专家评审组。专家组将对摘要初审,确定青年论坛大会报告人选。


        本次青年论坛大会报告将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决定获奖名单。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给予3000、1500、1000元奖励及证书。


        有关事项等如下:

        一、时间
        7月3日报到,4-6日会议。

        二、地点
        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宾馆 嘉峪关市新华北路1号
        电话:0937-6201588

        三、收取费用
        会议收取会议费1800元/人(含会议费、资料费等)
        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四、注意事项
        务请参会代表填写参会回执(见附件),并于5月31日前传真或邮件至会务组,以便提前预定住房。另因嘉峪关通往全国各地的车次均为过路车,车票极难买到,且需提前10日预定,需订购返程火车票的代表请于6月28前回执。
        联系人:
        1.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吴晓军 010-68999770
        2.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   张学君 010-58584688 

    附件:

    传 真:010-68998605、010-68999558   公共邮箱:nrcga2011@163.com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青年论坛通知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专家论坛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