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据高压辊磨机产品细粒级含量高、解离效果好等特点,结合高压辊磨机高效破碎和磁选筛选机高效分选优势,提出“磁铁矿超细碎-分级分选-磁筛精选”新工艺。日前,该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为ZL201610346096.6。

    该工艺利用高压辊磨机对磁铁矿矿石进行超细碎,超细碎产品预先分级,细粒级部分直接经过“弱磁选-磁筛分选”后得到部分合格的铁精矿,粗粒级部分经过“一段磨矿-弱磁选-磁筛分选”后得到另一部分铁精矿,在遵循选矿工艺“能收早收”原则基础上,将高压辊磨机粉碎产品中已经解离的磁铁矿在不经过磨矿的前提的下提前分选出合格的铁精矿,同时显著降低进入磨矿的通过量(降低35~50个百分点)节省能耗,缩短流程,简化工艺配置。

    该发明基于高压辊磨机晶界碎裂-高效分选技术研发,为新常态下铁矿企业“提质降耗”生产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能显著降低磨矿过程的能耗(降低30%左右),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一种磁铁矿超细碎-分级磁选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

    人们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并非标准的24小时整,而是每天都有着微弱的变化。更为奇妙的是,处于地球最中心的固态内核,有着和外部圈层不一样的自转周期,也就是地球内核的差速旋转现象。地球中心的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合金,分为液态的外核和固态的内核两个主要圈层。外核的对流是地球磁场的来源,其施加在内核上的电磁力矩驱动了内核的差速旋转。同时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固态且不均一的内核和地幔之间也有重力耦合效应,这将影响内核差速旋转的状态。然而无论是通过地球动力学的模拟还是地震学的观测,地球内核差速旋转的速度和模式的确定,都极具挑战性。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对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和地核地幔的耦合机制提供全新的约束,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深部圈层的运行机制。该研究成为深地科学的重点探索任务。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宋晓东教授和特聘副研究员杨翼博士最新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地球内核近七十年来的差速旋转模式的变化。该研究利用在同一震源重复发生的天然地震追踪地球内核的旋转模式。重复地震的地震波在同一个台站接收到的记录通常具有相同的波形,然而当地震波采样到地球内核时,却会显示出不一样的波形和到时(例如图1),这是由于内核的旋转导致其内部的不均匀结构发生了横向移动,两次地震记录有着空间中的同样路径却采样到了不同的内核结构。通过分析长期的波形的变化模式,就可以推断出内核旋转的模式。令人惊讶的是,近十余年来,这种地震信号的时变现象在全球的地震波路径上统一消失了。经过更精确的分析得出了地球内核的差速旋转在2009年就接近停止并开始缓慢地反向。类似的反向旋转现象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也有出现,意味着内核的旋转很可能存在周期为六七十年左右的震荡模式。

    同时,在地磁场强度和地球日长(自转周期)变化的信号中,甚至在全球平均海平面和气温变化当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六七十年周期的信号,并且它们在相位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地磁场的变化意味着外核流体运动模式的变化,日长的变化代表着地幔和地壳旋转的角速度变化,而全球海平面和气温变化源自地表(和大气圈)的变化。由此可见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表之间,由于电磁和重力等耦合效应,形成了一个周期为六七十年、从内核到浅表的耦合共振系统,这对于揭示地球作为一个系统的运行机制有重要意义(图2)。

    该成果于2023年1月23日正式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研究论文题为“Multi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core rotation”,同刊发表的研究简文题为“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changes over decades and has come to near-halt”。杨翼博士为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宋晓东是北大讲席教授为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该研究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共建的“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SinoProbe Laboratory)的成果,受到科技部“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联合基金和青年基金、以及博士后面上基金的资助。

    “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于2021年2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复并正式挂牌,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建实。主要目标是联合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力量,组织实施国家深地领域研究任务,推进国际合作,打造国家级深地领域研究平台。实验室聚焦深部结构探测、深部物质探测、深部资源探测和深部过程等前沿,搭建深地科学数据、探测技术与装备和实验测试支持等平台。实验室面向国际开放与合作,向全球招聘科学家,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大学合作研究。前期深部探测实验专项(SinoProbe-1,2008-2014)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储备了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在国际上产生良好的反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5个本科生专业(地质、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北大地质学及地球物理学均为我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学科,地空学院是我国地球科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对我国现代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重复地震的内核信号随时间变化示例图。在1998年到2004年间,地震波的波形存在明显的变化,而在2009到2017年间,并未观测到波形的变化。不经过内核的波形一直保持不变(图b中的BC震相)。

     

    图2. 从地表到内核的耦合共振系统示意图。其中包括内核(差速旋转)、外核(磁场变化)、地幔地壳(日长变化)、地表和大气(全球平均海平面和气温变化)等多个圈层(和对应的地球物理观测)。

    链接:

    研究论文: Yang, Y. and X.D. Song, Multi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rotation, Nature Geosci, Jan. 24, 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2-01112-z 

    研究简文:Yang, Y. and X.D. Song,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changes over decades and has come to near-halt, Nature Geosci, Jan 24, 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2-01113-y

    深地科学新进展——我国学者宋晓东、杨翼发现地球内...

    正值第19个国家安全生产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沙颍河-涡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一如既往,切实做好野外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组通过学习“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结合项目组野外实际,落实多种举措,一如既往坚守安全底线,切实做好野外安全生产。

    一、确定野外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项目组出队前确定安全生产要点:1.坚持每条路线调查前进行野外安全知识交流;2.每组必须2人以上才能开展野外工作;3.每天出野外前检查车辆安全;4.出队前一天要掌握近期天气情况及野外路况预告信息;5.遵守南京地调中心安全工作规定,每天进行安全报备。

    二、坚持每条路线出发前进行安全知识交流

    项目组工作区为黄淮平原,6月正值麦收及秋粮播种、灌溉季节。每条路线出发前,项目组都进行常规野外安全知识交流,同时对秸秆火灾隐患、秋粮灌溉造成的土地湿滑等可能影响安全调查的现象进行分析,做出预案。

     

    三、认真做好地面调查作业安全防护

    本次野外调查主要涉及的地面工作有:机民井调查、河流调查、湖泊水库调查、土地利用情况调查。项目组要求每组路线至少由2人及以上人员组成,并配备北斗、毛巾、帽子和应急的药物。工作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不涉险过河、涉险爬坡,车辆尽量不经过秸秆厚堆路面、大水漫灌田块。每天工作量安排适度,一般下午4:30前收队,并进行安全上报。

    四、严格钻探现场安全防护

    野外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场地必须进行警示标语张贴,并辟出安全范围,以警示绳索圈闭。项目组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佩戴安全帽,穿着雨靴,必须同现场施工人员沟通好安全情况,确保人员处于安全地带。

    五、坚持车辆交通安全防护

    工作区为黄淮平原,六月份正值高温麦收季节,路面秸秆堆积情况时有发生。出队车辆工作中尽量避免从厚积秸秆上行驶,以免发生火患。适逢玉米、花生种植,开始大面积浇灌,田间变得湿滑,车辆容易陷入,每条路线行驶时也避免进入湿滑田块。同时,车辆交通保持遵守常规的每天车体检查、司机不宜疲劳驾驶等安全要求。

    六、防疫工作不能松懈

     

    野外工作期间,项目组严格遵守当地防疫规定,时时关注当地防疫新闻,掌握工作区疫情现状,配合小区、超市等场所测体温。另外,项目成员做到公共场所佩戴口罩、返回室内首先消毒等措施。项目组工作人员如遇身体不适,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确保每一位野外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南京地调中心“沙颍河-涡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