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严于律己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地学文献中心”)召开庆祝建党103周年党员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激励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开展党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党员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委员会关于表彰2023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向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颁发奖状,向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接下来,会议举行了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随后,党委书记以《深刻领悟党纪真谛 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为题给全体党员干部讲党纪教育专题党课。

    专题党课带领全体党员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顾了党的纪律建设历程,详细讲解了党纪学习教育的内涵实质。党课重点从四个方面授课:一是深入阐明了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二是深刻阐述了加强纪律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三是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四是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课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纪律建设历程中汲取政治营养和强大力量,要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学出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扎实的理论素养,更加强大的使命担当;要聚焦党纪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始终如一地认认真真学纪、入脑入心知纪、不偏不倚明纪、善始善终守纪,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维护党纪条规的权威;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中心实际出发,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控机制建设,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以严明纪律保障中心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党员大会最后进行了警示教育,并强调,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本处室工作实际,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实行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努力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中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地学文献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共70余人参会。

    地学文献中心召开庆祝建党103周年党员大会

    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颁奖

    向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孟索同志颁发纪念章

    党委班子领誓

    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党委书记讲党课

    地学文献中心召开庆祝建党103周年党员大会

    5月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地学文献中心”)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会议重点围绕加强地学科普与地质文化建设,对结合地学文献中心实际,把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推进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进行了交流研讨,切实谋划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代表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和交流发言。

    会议聚焦学习主题,就进一步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南极秦岭站的贺信精神,发扬科学家精神,支撑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科普中心建设,加强地质文化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期间,会议还传达学习了局党组批复给地学文献中心的“三定”规定,并加强了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了《李金发同志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暨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传达了《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切实汲取李宗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扎实做好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通知》,提出了落实措施。

    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牢牢把握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做到逐条逐章学纪、入脑入心知纪、不偏不倚明纪、善始善终守纪,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与日常工作一体推进。

    会议指出,局党组批复的“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地学文献中心职责定位,为地质图书馆“百年老店”指明了发展方向。全体党员干部要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自觉把对“三定”规定的学习领悟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聚焦两重工作,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认真履职尽责。各处室要认真贯彻李金发局长3月22日来中心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将地学文献中心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融入到局“三步走”“三级跳”重大战略之中,聚焦国家需求和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地学文献中心实际找准业务发展切入点,把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推进今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

    会议就加强地学科普与地质文化工作明确要求,科普工作要站在局的高度想问题、做顶层设计、做规划、做方案,搭建平台,广泛联系,设计任务,定好标准,引领局系统单位重视并不断加强科普工作,督促推进落实,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地质文化工作要以先进的文化引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为地质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要在文化建设理论、制度、机制、传播研究上下功夫,提升地质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为地质调查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文化软实力。

    薛迎喜同志主持学习研讨会

    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会现场

    地学文献中心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深入研讨推进重点...


    阔别祖国一百五十多天,海洋六号再次回到珠江口水域

    船舶进港,驾驶人员严阵以待


    船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科考队员在做清洁

    到了,终于到了,前面就是广州海洋地质码头了。海洋六号船停靠在码头附近的锚地,静静地望着母港。这是公元2014114日上午。

    当水面的颜色由太平洋的深蓝到南海的微绿再到珠江的微黄,风的味道由海风的浓变成江风的淡时,这种不断集聚的归家心情,几近迸发。

    船上的队员们闻讯,或在飞机平台、或在甲板、或在房舱的窗户前、或在楼道里,看着、聊着。

    从盛夏5月到深秋11月,从中国广州一路东行到夏威夷,再从那一路向西到广州,3万多公里,161个日日夜夜,想念、思念,今终得再见。

    哭笑不得的被“过期”

    “前面就是桂山岛了。”111日上午10点,海洋六号船船长蓝明华站在驾驶台指着前方的岛屿说到。

    经过150多天的航行,终于,海洋六号回到了南海,回到了家。

    桂山镇属于广东珠海市,桂山锚地,是海洋六号船的必经地。在这里,船舶要进行短暂的休整,做些进港前的准备工作,然后等待指令回到位于广州的母港——广州海洋地质码头。

    从驾驶台上看,桂山岛附近已经有不少船舶抛锚了。阳光下,桂山岛静静地躺在南海上,像母亲的臂弯,让长途漂泊、远离祖国的船舶抛锚休整。

    这样密集的“人烟”,多少让100多天没有看见任何船舶、岛屿的海六科考队员们兴奋。驾驶台也有了从来没有的热闹劲儿。不时有人上驾驶台来眺望四周,不知名的岛屿、往来的船舶,还有那不时来造访的海鸟!

    让大家更加开心的是手机有了信号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字样替代了之前的“无服务”。以往在陆地上从未觉得有啥的“中国移动”字样,现在看来别提有多亲切。早起发现这一变化的队员们,或在后甲板或在飞机平台或坐在屋子里,拨出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宣告“我回来啦”!

    当然,也有个别郁闷的。比如,开心地提醒大家手机有信号了的蓝船长,结果发现自己手机怎么也打不通电话。难道是没话费了?无奈拿起同事的手机试拨了自己的号码,得到女声提示“对不起,您所拨打的号码已过期”。

    难道传说中的因为出海时间太久手机欠费被注销的情况又出现啦?幸好蓝船长的号码是用身份证注册的,回去应该能找回来。看来,如果电讯公司考虑出海人员的特殊性,专门为这个群体提供不同于普通号的服务。据统计,中国现有注册海员达60万人,应该会很有市场的。谁愿意一回到国内发现与自己相伴多年的号码“已过期”了呢?这“被过期”的感觉跟自己被抛弃了一样。

    一旁正在找手机信号的轮机长耿志爱赶紧说,“拨拨我的。”

    开免提,拨号码。屏气凝神,不知道会不会也“过期”。

    “嘟……”手机响了。平日里笑得特含蓄的耿老轨别提有多开心。

    不管自己的手机有信号没信号,给家里人报平安是不会因此受影响的。

    “老婆,我到广州附近啦”、“爸妈,过几天就回去看你们”、“兄弟,把酒准备好啊”……或者电话或者微信,你会发现驾驶室、飞机平台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拿着手机在连线。这群在大洋上风吹日晒炼出铮铮铁骨的汉子们这会儿显是那样的柔情、细腻。

    驾驶安全丝毫不能疏忽

    开心归开心,但驾驶安全一刻也不能疏忽。

    1031日早上六点进入巴士海峡起,驾驶室成了全船关注的对象。这几天,驾驶室是最忙的。

    每天凌晨,蓝船长就守候在驾驶室,午饭也拿到了这里。“进入南海了,渔船、障碍物都多,所以需要特别地留意。”相较于太平洋上几千米的水深,南海的水深小多了,颜色也变浅了。

    记者发现,前几天还一片漆黑的雷达显示仪上,到处是黄色的斑点。“有的是岛屿、有的是船舶。”一旁值班的三副李楠介绍到。

    水手阿武正在船长的指挥下,修正航线。

    电子海图上显示,一个浅色的圆形图斑正在预订的航线上,不偏不倚。

    “图斑提示那里是浅点,需要避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蓝船长介绍到,“海图每周都会有更新资料信息,可以从《航海通告》查阅,比如哪儿有沉船、哪儿的航标有变化等等。”

    “转到随动舵!”成功避开险点后,蓝船长再次发出指令。电子海图上,偏离了预订航线的海洋六号船逐渐回到航线上。

    当船最后在码头附近的锚地抛锚时,连续几天精神高度集中的蓝船长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放心地补觉了……

    最后的考验还是进港靠泊。“只要船没靠上码头,船舶安全这根弦是不能放松的。”平时笑口常开的蓝船长,一旦出现在驾驶台室,则显示出严肃、沉稳的另一面。

    因为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地处珠江与东江的交汇口,水流湍急,障碍物多,过往船舶很多,是船舶交通事故多发水域。所以每次靠离泊时都要非常谨慎、小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115日上午进港的那天,惊心的一幕真的出现了。当海洋六号缓缓驶入东江口水道时,船头和船尾都出现几条小船,适逢涨潮时段,需要向右掉头后船头顶流才能靠泊码头。因为航道宽度有限,虽然船已到达码头边,但右边的几条小船影响了船舶向右调头,而在涨潮流的影响下,船已经向左偏离航道,滑向左岸,如果不刹住滑行,船舶将会进入浅水区域!

    情况紧急。计划靠泊时间已经临近,码头上已经有家属在挥手欢呼。在这个紧要关头,蓝船长果断接替操舵水手,亲自操纵船舶。只见他快速操作艏侧推、艉推进器,不断调整转速,一连串的动作过后,海六像被驯服的野马,他的操纵下乖乖就范,刹住滑行。此时,右边的最后一艘小船通过后,蓝船长好不犹豫地操纵船舶向右转向,缓缓靠近码头……

    850分,历经160多天风浪洗礼的海洋六号船,终于平安靠泊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回到亲人们的怀抱。

    热热闹闹如过节

    快回家了,总得“梳洗”一番。

    隔段时间,甲板部就用淡水冲洗甲板。这在太平洋上是舍不得的。海水冲洗甲板会有腐蚀性,但船上每天淡化的海水刚好够生活所用。也就出现了大副蒋和平看见乌云就想开船追过去等雨洗甲板的愿望。

    水手蒋学军带着其他弟兄正拿着水管熟练地冲洗着甲板的每个角落,细腻得如给孩子洗澡一样。要把从东太平洋到南海的一路风霜、沧桑都洗掉。

    在船舱内,公共区域的卫生也马虎不得,上至首席、船长,下至机工、水手,擦门擦天花板的、扫地拖地的正忙得不亦乐乎,找到趁手物件的队员们都参与进来。喜庆的音乐声、忙碌的大扫除,这感觉犹如快过年了一样。

    调查部的一部分队员们则忙着整理汇报资料,打印、装订,科考队员吴诚强、于立分、李占钊的面前堆了高高一摞已准备好的材料;另一部分队友们则忙着收拾工作了100多天的实验室、样品室等场所,要把这100多天累计的杂乱一扫而光。

    其余的队员们则在自己房间忙碌着,整理个人物品,该打包的打包该扔掉的扔掉;清扫屋子,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要给下一位住这屋的队友留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出门远行160多天,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是少不了的。“这是给老婆买的包包”“孩子的玩具”“给爸妈的鱼肝油”“红酒,给兄弟的”……数着礼物,品着回家的心情。

    炊事班更是忙开了,晚上聚餐,要为弟兄们准备顿好吃的,头一天晚上他们已经自己动手做好了豆腐。洗菜、洗鱼,还有那刚买来的青菜一定得好好做,弟兄们有好几天没吃上青菜了,定能馋坏他们。热心的队友们也都加入到厨房来帮厨,笑声一片……

    最后,笔者想用船上队友们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离别是初夏,返航已入冬。160多个日日夜夜的风雨洗礼,海洋六号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在祖国亲人饱含热泪的期盼中,104位将士们忍受着孤独和思念,奋战在千里不见鸟,万里不见船的浩瀚大洋上。不管是炎炎骄阳,还是淅淅冷雨,都动摇不了我们履行责任、肩负使命的刚强意志。昨天奋战在大洋第一线,打湿一套又一套工作服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默默奉献着年华和热血的我们,回来了!

    今年的凯旋是明天的开始,祖国的大洋事业任重道远,一次次的出征,他们在“科学、责任、和谐、进取”的海洋六号精神引领下不断攻坚克难,扛着沉甸甸的责任勇敢前行。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大洋将士们将一如既往的舍小家、顾大家,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默默耕耘。

    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