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6月1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岛海洋所客座研究员Walter Mooney教授来青岛开展项目合作研究之际,组织Mooney教授赴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高中校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Mooney教授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多功能报告厅为高二年级四个海洋班的同学作了题为“Giant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的科普报告。他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的方法,地震和火山的成因、这些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识别隐伏断层,监测火山活动等内容。他展示了夏威夷火山一个月前喷发的情景,还给同学们介绍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到喷发的火山口采集样品的新技术手段,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他们纷纷举手提问,Mooney教授就他们提出的如何保障机器人在艰苦条件下正常作业、采集岩石以及寻找隐伏断裂的目的等问题作了细致的解答。

    报告结束后,Mooney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访问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并给中学生做科普报告,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中国参与中学的科普活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特色的课程设置以及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们接触,传播科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

    本次活动青岛海洋所首次利用国外专家学术交流的机会来安排的一次科普活动,将来会组织更多来青岛海洋所访问的外国专家以及国外的研究生走进校园,以更加丰富多彩的科普形式,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

    据悉,Walter Mooney教授是著名的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者,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美地震科技合作美方协调人,是斯坦福大学大学讲习教授,于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Walter Mooney教授于2017年4月被青岛海洋所聘为客座教授。

     
    青岛海洋所组织外国专家走进青岛第三十九中课堂

    3月23和24日下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下,正在南海执行IODP367航次钻探任务的“决心号”上的科学家分别与青岛二中和青岛三十九中的高中同学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船岸互动,近400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随船科学家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IODP367航次在南海的工作地点,钻探任务和科学目标。“决心号”目前位于南海北部近4000米水深处实施钻探。随后,科学家用镜头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钻探平台、获取岩心、岩心分段、岩心标定、岩心物性测量、切割岩心、岩心分装、取样等工作过程。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研究机构的沉积学家、古地磁学家、地球化学家和微体古生物学家给同学们介绍了船上各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分析测试内容和所得科学数据的含义。介绍古地磁工作的专家张杨是普渡大学在读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她让在青岛的同学们倍感亲切。科学家随着镜头向同学们介绍了船上人员构成,本航次有来自13个国家的33位科学家,其中中国科学家16位。他们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南海海上风光、决心号的驾驶舱、文化墙、救生船、烧烤会餐的平台、以及遭遇海盗演习等船上工作生活的场景,在4000米海水深处做的压力实验,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断发出赞叹声和会心的笑声。

    本航次的中方首席科学家孙珍研究员和同学们连线时,介绍了本航次在南海洋陆过渡带上进行科学钻探的意义,她告诉同学们6000万年前的南海还是一片大陆,现在科学家正一步步揭开南海由陆变洋的谜底。同时,她还以一位中学生家长的身份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投身海洋研究事业,发掘更多海洋的奥秘。在互动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参加航次的科学家需要哪些条件,由中国主导的航次的具体含义,本航次取得了哪些新的发现,深海钻探对人类生活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还有的同学关注了这一艘搭载多国籍科学家的船上的饮食问题,科学家们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互动气氛非常活跃。

    青岛二中和青岛三十九中都与青岛海洋所签订有育人合作协议。青岛海洋所派科学家代表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互动。在船岸互动活动之前,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大洋钻探的历史和中国科学家参与大洋钻探的科学历程。船岸互动结束后和同学们进行了科普知识问答活动。同学们踊跃地回答了什么是地质学,了解哪些地质现象,看过哪些有关地学的文艺作品,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海洋,研究海洋地质有哪些手段,地球上最初的水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板块以及青岛有哪些海洋研究机构等问题。随后介绍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及我国科学家建造中国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的愿望和努力,还向同学们赠送了由青岛海洋所主编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

    据悉,本次IODP367航次特地给青岛这个海洋科学城安排了两场针对中学生的科普活动。正如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孙珍研究员所说,让更多的孩子看到科学,感受科学,爱上海洋科学是科学家们最大的心愿。

    39中大礼堂视频现场

    二中视频教室

    同学们认真收看视频

    青岛海洋所助力青岛两所中学连线IODP367航次
     

    7月7日,青岛市第三十九中近40位师生来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开展了2015年度夏令营活动,参观了青岛海洋所科技展览馆,并听取了地质科普讲座。  

      

    活动期间,师生们参观了青岛海洋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科技展览馆,听取了青岛海洋所青年志愿者科普团队成员的讲解,了解了地球的形成演化、板块运动、丰富的海底资源和先进的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等科普知识。同学们对科技馆展示的矿物、化石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提出了“石英与水晶的区别”、“化石怎样形成的”等问题,科普志愿者一一为他们解答。  

      

    随后,青岛海洋所莫杰研究员为师生们送上一堂题为“地球:人类的家园”的科普学术讲座。讲座分别介绍了地球的发展过程、地球现在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以后的发展以及我们应该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等内容,然后重点介绍了地球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极限,最后他号召大家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应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善待地球。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示,此次夏令营活动,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拓展了知识面,使自己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很大。三十九中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夏令营活动具有很好的科普教育意义,极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科学的欲望,希望今后继续开展此类科普活动。

     

     

     科普志愿者讲解海洋地质知识

     

     

    师生们听取科普讲座 

    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师生与青岛所开展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