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协调人:叶建良,研究员,石油天然气调查评价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小楼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邮编:100029;E-mail:jianliangye@sohu.com
总体思路: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强能源矿产勘查开发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将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作为地调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重中之重,在今后6年中,要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充分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全力支撑国家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我国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重大突破。
主要目标:按照国家重大需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要求,推进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在紧缺能源矿产勘查开发上的基础和先行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
突出四项重点目标:一是支撑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所需要的竞争性出让区块,优先提供新疆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试点所需要的勘查区块。二是在页岩气勘查开发进程中抢占制高点,支撑形成至少100亿立方米产能,为推进页岩气产业化发挥关键性、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三是创新机制,推进煤铀兼探、油铀兼探,为夯实我国核电发展的资源基础、改善能源结构和国防安全发挥关键性、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四是集中优势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力求打开羌塘油气宝库的大门。
基本要求: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多部门、多单位、多专业、多技术方法综合部署安排,突出重点目标、重点矿种、重点地区。在工作布局上,突出南方海相页岩气、北方砂岩型铀矿、油气新区新层系、青藏高原油气等重点。
(二)坚持“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不动摇。二是坚持紧扣国家重大需求确定工作的轻重缓急。三是坚定不移地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三)坚持“基础地质先行、战略调查突破、商业勘探跟进”的工作机制。
(四)基础地质调查与矿政管理(特别是矿业权管理)充分协调,无缝对接。
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在紧缺能源矿产勘查开发上的基础和先行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重点开展松辽盆地外围、羌塘盆地和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以及页岩气、煤层气、特种煤、地热和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矿产、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力求能源资源产能取得重大突破,打开羌塘油气宝库的大门,推进煤铀兼探、油铀兼探,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挥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设置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新能源矿产调查、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等7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