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重大计划

工程概况

工作部署

(一)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王宗起,研究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邮编:100037;E-mail: kcwzq@vip.sina.com

 

工程目标:以我国紧缺和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目标,建立与利用国际合作平台,采用先进的探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对“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成矿区带,特别是跨越我国大陆的乌拉尔-蒙古、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形成环境、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开展全方位研究,目的旨在通过“一带一路”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的研究,深化对我国成矿带、矿集区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进而带动我国重要成矿带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为建立我国政府实施“一带一路”宏伟战略规划提供科技支撑。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支持国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政策和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以境外地质调查和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境外风险勘查基金为辅助,以与“一带一路”资源国签订双边、多边协议为切入口,以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为依托的安全、稳定、经济、多元的全球资源合作开发体系。培养杰出人才2~3名,优秀人才6~7名。推动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一带一路'地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东北亚地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西非北非地学研究中心”,建实建强“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东北亚数据中心、中亚-西亚数据中心、东南亚-南亚数据中心。

 

工程任务:系统收集“一带一路”六个经济走廊带的地质与大型-超大型铜、金等矿床资料,建立矿产地数据库。编制俄罗斯、蒙古国等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系列图件,开展境内外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对比等专题研究,圈定成矿远景区。在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开展1:100万-1:200万地球化学调查,对重点地区开展1:25万地球化学调查。在老挝成矿远景区开展1:25万地质和地球化学调查。系统梳理、整合各区域分工内境外信息资料,构建区域数据中心。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中亚及邻区铜镍铀资源潜力评价与应用示范、中东亚跨境成矿带对比与综合编图、“一带一路”64国矿产资源供需格局与产能合作选区分析、俄罗斯远东及马达加斯加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亚5国水文与环境地质合作编图、老挝、柬埔寨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海上丝绸之路非洲中东部7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埃及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海上丝绸之路大洋洲和南美洲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南半岛5国水文与环境地质合作编图、中蒙跨境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亚地区能源潜力调查分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铜多金属资源潜力评价、中俄蒙经济走廊哈大齐和绥芬河-同江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


(二)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王学求,研究员,勘查地球化学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邮编:065000;E-mail: wangxueqiu@igge.cn

 

工程目标:利用中国在地球化学填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自主知识产权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将地球化学属性与物理属性相结合,开展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 建立全球地球化学数据中心和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和一张遥感图平台。初步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为全球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围绕“一带一路”,初步编制跨越境内外的中亚成矿域(中蒙俄)、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东南亚段)的地球化学图和卫星遥感解译图。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完成4个国家的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和“一带一路”64个国家及全球热点地区的1:100三维遥感影像图和遥感解译图。培养卓越人才1名、杰出人才1名、优秀人才2名。建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构建全球地球化学数据中心。

 

工程任务:编写全球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指南和地球化学填图说明书指南(中英文版)。编制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和全球大河口沉积物采样部署图,开展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和全球大河口沉积物样品采集与测试工作。完成全球陆地1/4面积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建设工作,开展1:500万中蒙俄和中伊土地球化学编图工作。开展蒙古、老挝、土耳其、塞尔维亚4个国家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东南亚及中亚地区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及成果集成应用、“一带一路”资源环境卫星遥感解译与应用。


(三)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向运川,研究员,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学数据库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邮编:100037;E-mail: xyunchuan@mail.cgs.gov.cn

 

工程目标:以建设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核心,配合“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战略,面向全球,瞄准油气、铀、铁、铜、铝、 镍、铅、锌、锰、铬、锡、钾盐和“三稀”等矿产资源,加强境外地质调查部署跟踪与形势分析,通过资料收集、路线调查、编图、综合研究等方法手段,建立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区域信息数据中心,全面开展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极圈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与资源潜力综合分析,以及我国短缺矿种的全球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查开发战略研究;通过国际合作,在重点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合作综合调查,进一步夯实合作互信关系,获得一批地质矿产信息资料,圈定一批可供国内企业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远景区和靶区,加快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境外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引导与推动企业到国外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促进我国主导参与的境外大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形成。培养杰出人才1名、优秀人才3~5名、在科外部指导协调下,建实全球地质矿产资源信息中心,支撑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岩溶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东部非洲南部非洲地学研究中心、中国-东北亚地学研究中心、中国-南美洲大洋洲地学研究中心、中国-西非北非地学研究中心、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学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建设。构建南部非洲北部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区域数据中心。

 

工程任务:利用国际合作平台,落实MOU及项目合作协议,在坦桑尼亚和阿根廷等5国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圈定一批可供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远景区和靶区。开展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极圈等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研究,并初步编制上述地区成矿规律图,完成锑矿和钼矿等矿种全球资源潜力分析研究。开展全球能源资源战略与跟踪部署研究,综合提出非洲、拉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战略布局。完成土耳其、马里等11个国家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开展局境外项目成果数据入库;更新与维护8个已建库国别地质矿产数据;制定全球重点地区能源资源数据库信息规范和建库标准,开展南美、中非、“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数据库建设。系统梳理、整合各区域分工内境外信息资料,构建区域数据中心。完善全球地质矿产信息产品开发利用方案;制作并发布20个资源型国家基础地质图件;编制大型铜矿业公司信息手册和铜、铝等10个矿种矿产品手册;推进境外地质矿产信息共享联盟的相关工作。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潜力评价、“一带一路”矿产资源信息采集与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