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八期生态环境探索营在桂林拉开帷幕。在被誉为“天然地质实验室” 的丫吉试验场,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岩溶所”)的专家为师生们进行了讲解。踏入硝盐洞的幽暗中,师生们手持探灯,跟随专家指引,触摸亿万年形成的石笋肌理,在碳酸钙沉积的年轮里,了解古气候变迁的密码和洞穴生物的生存智慧。
岩溶所专家以泉水为墨,在岩石上勾勒出峰丛区水均衡模型的轮廓:“当雨水穿透这片石灰岩,究竟有多少汇入暗河?又有多少滋养着地表植被?”大家围绕在水文观测设备四周展开了讨论,话题从传统水文监测技术的瓶颈,延伸至气候变化下南方水资源的未来图景。课本里的“水文模型”跃然纸上,学子们凝视着自动化监测设备闪烁的指示灯,为“一孔多层观测技术”的精妙设计惊叹,被科研工作者在洞穴与泉眼间编织的智慧而折服。
本次生态环境探索营活动,不仅让南方科技大学的师生了解了地球科学知识,也促进了岩溶所与国内知名高校的交流,为未来双方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