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烟台中心”)黄河口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项目组(以下简称“黄河口项目组”)在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滩涂区创新性地采用“海陆空一体化”测量模式,开展岸滩剖面监测工作,为解决黄河三角洲滩长水浅、潮差小、泥沙软土测量施工效率低等复杂条件下岸滩剖面快速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黄河口地区受黄河携带泥沙量大影响,底质类型主要是淤泥与黏土,承载力小,且工作区潮间带宽缓,1.5m以浅水域宽度局部可达10-15km,依靠携带RTK人工测量的传统方式进行岸滩剖面监测难度大,并且难以实现全覆盖。为解决上述施工难题,高效开展此项工作,黄河口项目组通过科学论证,实地试验,创新性探索采用人测、机测、船测相结合方法,进行分时段岸滩剖面监测:即低潮时滩涂水深小于0.5m区域,采用人工RTK测量方法;当淤泥过软无法前行时,采用无人机测量;高潮时水深0.5m以上滩涂及浅水海域,采用无人船测量方法。三种方法有效衔接、联合测量,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测量区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了岸滩剖面监测全覆盖。
下步,烟台中心将结合工作区特殊底质、地形地貌、潮流等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创新适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方法,确保高效完成黄河口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工作,为服务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地质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