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青岛海洋所在海底冷泉活动触发因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李昂 发布时间:2023-08-08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冲绳海槽末次冰盛期以来冷泉活动触发因素方面研究取得进展。近日,该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

冷泉是富含甲烷的流体通过沉积物向上运移形成的海底地质系统,构成了全球碳循环中自岩石圈向海洋碳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冷泉活动被记录在海底附近的自生碳酸盐岩结壳中,该地质档案是研究过去冷泉活动和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之间联系的重要载体。过去研究中,底层水变暖引起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大多发生在海平面高位体系域时期,但在末次冰盛期之后相对海平面明显上升的时期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使用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冷泉碳酸盐岩样本,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碳氧锶同位素和铀系测年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氧同位素存在异常高值,说明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直接相关;二是冷泉碳酸盐岩从海底向下方生长;三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导致甲烷渗漏的时期为14ka年至6ka。研究对全球不同海域沉积物热传导导致的时间滞后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时间滞后数值可能是最小的,冷泉碳酸盐岩年龄更接近于底层水变暖时期。因此,该研究更好地支持了冰期-间冰期转换的环境变化能够影响陆架边缘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这一科学假说。

 

末次冰盛期以来冲绳海槽中北段冷泉碳酸盐岩生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