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贵州发现新类型稀土资源——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 作者:龚大兴 徐璐 发布时间:2023-07-07

7月3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利用所)牵头、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参与完成的“川滇黔相邻区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综合调查评价”项目通过评审。这标志着成都综合利用所自2018年以来,历经5年调查评价与科技攻关,首次提出并明确定义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被正式认定为一种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新类型稀土资源,成为继离子吸附型稀土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全新稀土矿床类型。

据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介绍,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赋存在川滇黔相邻区二叠系宣威组底部黏土岩系中,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0.39%,平均厚度约2米,分布广泛,现已新发现找矿远景区9处,圈定找矿靶区8处,资源潜力巨大,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性行动奠定了基础。

项目团队研究发现,“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的赋存状态十分特殊,大量纳米级的含稀土矿物颗粒崁布在黏土矿物层状结构中,独特的赋存状态使该类型稀土选冶分离难度极大。成都综合利用所经过6轮持续攻关,成功研发出环境友好的“纳米晶型转变—稀土靶向分离”短流程一体化选冶技术,使稀土全元素浸出率跃升至90%左右,最高达92.1%,同时铝、硅、铁等主要杂质浸出率小于5%。该工艺流程通过吨级规模连续扩大实验验证,成功制备出稀土氧化物含量大于92%的商品级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奠定了沉积型稀土矿开发利用的基础,推动了商业性勘查开发进程。

成都综合利用所研究团队表示,与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稀土相比,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在开采条件、镨钕铽镝等高价值、关键稀土元素占比方面明显占优;与离子吸附型稀土及深海富稀土软泥相比,在品位、规模、集中程度、环境影响等方面具有优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对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的接替作用将逐步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