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调研组赴云南东川泥石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调研,并就双方合作内容进行了详细交流。
据悉,该站始建于1961年,位于云南省东川区绿茂乡蒋家沟境内,198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5个野外开放台站之一,2000年进入国家重点野外观测站(试点站),2006年正式成为国家重点野外台站。该站所在的小江流域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38.9千米,流域积3043.45平方千米。小江流域为我国乃至世界典型暴雨泥石流区,发育有107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沟,每年雨季都有数十条沟暴发泥石流,有“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之称。蒋家沟是小江流域内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泥石流沟,流域面积48.6平方千米,主沟长13.9千米,海拔1042~3269米。蒋家沟泥石流流态多样,过程完整,类型齐全,是世界上天然泥石流观测实验研究最理想的基地。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研组实地考察蒋家沟流域及泥石流野外观测设备情况,现场调研东川泥石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科学装置工程建设进展和泥石流实验研究设施条件后,双方围绕东川站的运行管理、研究方向和合作内容进行了详细交流。
双方认为,在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地区防灾减灾实际需求方面,针对泥石流灾变全过程以及与环境互馈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泥石流形成机理、动力学模型、灾害发育规律和成灾机制,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预报等关键技术方面,双方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申请国家项目、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和区域减灾的急切需求,为山区人口与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