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东海井场调查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服务项目顺利通过了委托方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公司组织的成果验收,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数据采集流程规范,获取的地震剖面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技术服务项目运用了青岛海洋所自主研发的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成功获取了3个井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查明了各井场海底以下1000m范围内可能存在的浅层气、活动断层等灾害地质因素,为石油钻井平台就位及后续安全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参考依据。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依托青岛海洋所研制的“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采集作业流程和技术方法。该系统由256道(道间距3.125m)地震数字拖缆、地震采集控制系统(可控制单缆256道或扩展双缆各128道采集)、便携式尾标定位系统以及二维地震综合导航系统组成,已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领域实现应用。
本项目是青岛海洋所首次利用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在海洋工程领域开展的调查工作,是一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功示范。通过本次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小道距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方法,规范了针对海洋工程需求的采集作业流程,迈出了该技术应用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为后续开展市场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