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弘扬李四光精神,继承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理论---第六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贵州贵阳举办

第六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贵州贵阳举办

来源:地调局地质力学所 作者:冯卉 韩凤彬 发布时间:2021-10-28

2021年10月19日-23日,第六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在贵州贵阳举办。本次进修班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联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办。地质力学所相关负责同志,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李四光地质科技奖获得者周琦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地勘单位和行业部门的科研专家和业务骨干近250人通过现场和视频会议形式参加了培训研讨。

所主要负责同志指出,地质力学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发展地质力学理论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眼界把握地质力学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笃行志远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的有效方法,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找准定位,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传承经典,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地质力学理论,胸怀“两个大局”和“国之大者”,引领中国地质事业自立自强,是当前需要广大同仁解决的“时代之问”。在系统掌握地质力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时代之问”的能力的同时,需要深入学习地质力学理论,踊跃投入地质力学实践。一是要把握地质力学的理论逻辑,融入深沉的思考学。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正是得益于李四光广泛的力学、物理学等数理科学研究。二是要把握地质力学的历史逻辑,融入深厚的感情学。李四光将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矿田地质、地震地质、工程及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现今地应力测量等方面,为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法。三是要把握地质力学的现实逻辑,融入深刻的关切学。地质力学一直急国家之所需,全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

本期进修班历时4天,第一阶段室内授课2天,第二阶段野外考察。专家学者们围绕“弘扬李四光精神,继承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理论”主题,重点交流研讨了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复杂变形区构造解析、古地磁及古大陆再造、构造地貌及活动构造调查、地应力测量等地质力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地质力学在中国大陆构造、能源资源预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交流。室内授课结束后,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进一步深化对地质力学相关概念、理论和工作方法的认识。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有重大影响的边缘学科,开辟了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研究的新途径。1944年,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20次年会上,李四光发表了《南岭东段地质力学之研究》一文,第一次在书刊上使用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自此,《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等相继发行,地质力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李四光之后,地质力学薪火相传,弦歌不断。孙殿卿、吴磊伯、陈庆宣、杨开庆以及潘立宙、王连捷等一代又一代地质力学学人坚守学科初心,保持学科特色,接力学科发展,创造了地质力学一个又一个辉煌。

地质力学进修班是为培养全国地质力学研究人才,由李四光亲自倡导举办的。第一至三期(1962年、1964年、1966年)进修时间为一年,李四光先生亲自编写《地质力学概论》和《地质力学工作方法》教材并为学员授课,培养学员160余人。而后全国各地共举办40多期地质力学学习班,培训技术人员达7000多人,他们大都成为各部门教学、科研、生产的领导或技术骨干。同时,促进了地质力学理论的推广和方法的应用。

 

 

专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