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科学家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开拓创新、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品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举办“地应力研究与测量发展”座谈会,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李四光地质科技奖获得者廖椿庭研究员讲述在李四光亲自领导下开展地应力研究和测量工作的经历以及发展完善地应力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经验交流。
李四光是中国地应力测量的创始人。地应力是地壳岩体内固有的物理参数,也称原岩应力。地应力是引起矿山、水利水电、土木建筑、铁路、公路、军事和其他各种地下或露天岩土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
廖椿庭研究员讲述了1966年3月邢台地震后,在李四光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地应力测量的经历。李四光近八十高龄亲自到地震现场考察、亲自参加野外地应力解除试验工作,亲自分析研究由邢台地应力观测站发回的地应力变化曲线,将地应力研究与测量应用于地震预报。从而使中国的地应力研究与测量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地质、油田、矿山、水电、地震预报等各个领域。
在李四光指导下,廖椿庭研究员开展地应力测量仪器的研制和实地地应力的观测,进一步发展地应力测量系统,推进地应力理论创新研究和应用。19世纪70年代开始,廖椿庭和团队大胆地应用地应力测量手段研究我国最大的金川镍矿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指导巷道设计与施工,从而解决了其变形破坏和影响开采等问题,使矿山正常顺利投产,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收回全部基建投资,获得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全过程。他提出要非常重视实验研究、测试分析和设备研发,鼓励青年科技人员要大胆实践、追踪前沿技术、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强调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勇于创新。
在座的科技人员与廖椿庭研究员热烈地交流地应力研究与测量应用最新进展和成果,以及工作的心得体会,表示将继承发扬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传统,坚持真理,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地应力研究,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近60名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