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第三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作者:侯可军 发布时间:2021-05-24

2021年5月14日-17日,“第三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

在开幕式上,资源所相关负责人对同行专家和各地朋友们相聚北京表示诚挚的欢迎,并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背景下,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领域的普遍共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气体同位素研究跨学科交流的内在潜力不可估量,加强国内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是必然趋势。资源所愿与各相关单位一道,继续围绕气体同位素技术在地球科学及各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与研讨,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的交叉融合,助推我国不断开拓学科前沿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须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而同位素技术作为地球科学领域重要的工具,将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研究员致开幕辞,简要介绍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概况,强调了专业委员会在学科发展中的组织、协调和导向作用,倡导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积极普及科学知识,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随后,冯新斌研究员、郑国东研究员、李延河研究员等14位代表作了开幕式大会报告。

大会共设置17个专题,内容涵盖了气体同位素技术在油气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共安排大会报告22个,特邀和主题报告79个,专题及分组报告231个,展板报告28个。本次大会共设置17个专题,共安有大会报告22个,特邀和主题报告79个,专题及分组报告231个,展板报告28个,展示了气体同位素技术及其在油气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应用研究的新成果。

会后,“气体同位素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专题召集人联合组织了相关实验室的参观交流活动,让学术成果的交流走进了实验室工作的最前端,进一步促进了同行专家间的学术交流。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等176家单位近700人参加会议(含线上200人)。同时,会议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热切关注,来自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际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线参加了会议讨论。

两天半的会期短暂而紧凑,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国际前沿成果的相互交流、不同学科的深入融合,有效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会也成为了培育国际创新型成果、完善和丰富学科建设新思维、跨学科、跨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