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发展绿色农业产业 提升南疆“硒”引力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赵禹 杨生飞 发布时间:2020-10-12

2020年9月25-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6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支撑服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和美丽边疆建设,助力南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了南疆农业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力度,投入资金4154万元,具体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累计完成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5.48万平方千米,加上由新疆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的和田一带农业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基本实现了南疆主要耕地连片集中区的全覆盖;针对优质特色土地资源开展完成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20平方千米,为摸清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服务特色农业精细化生产和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提供了详细的地质数据支持。

摸清家底,靶向施策,奠定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资源基础

“绿色”、“生态”、“有机”日渐成为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调查发现南疆99.8%的土地无重金属污染风险,符合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结合土壤肥力,圈定优质绿色农业适宜区125处,面积2435万亩,其中南疆四地州(含兵团)圈定优质绿色农业适宜区96处,面积1145万亩,纯天然无污染土壤为南疆全域发展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南疆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推进,一条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延伸1000多千米,呈弧形带状分布的“硒腰带”逐步显现。该富硒带总计富硒土地2254.84万亩,富硒耕园地920.37万亩,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富硒土地开发潜力区89处(大于1万亩为原则),面积1418万亩,且均符合无公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绿色富硒土地开发潜力区75处(大于1万亩为原则),面积456万亩。其中,南疆四地州富硒土地开发潜力区71处,面积1182万亩,绿色富硒土地开发潜力区50处,面积321万亩。富硒土地资源的发现赋予了南疆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巴经济走廊的特色农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带。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富硒土壤也只有真正生长出富硒作物才能凸显其使用价值。针对南疆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如何科学、快速的发挥土壤调查成果作用,新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团队制定了立足重点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放眼南疆优势特色农作物调查的方案。近4年时间,先后采集各类农牧副渔产品一千六百余件,发现9类16种富硒产品,其中不乏红枣、核桃、巴旦木等全国名优特农产品。富硒产品的发现对于提升富硒土地资源价值、服务富硒农业经济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直接抓手。

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加快成果转化,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为更好的促进地方政府对成果的了解和转化应用,项目团队先后编写了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巴楚县、库车县、莎车县、温宿县、乌什县、和静县和焉耆县9个县域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咨询服务报告,并已部分提交地方政府使用;编制了南疆特色土地资源查询系统,实现了南疆全部富硒地块土壤质量、富硒作物快速查询和溯源。

在阿克苏地区,项目组在温宿县圈定A级绿色富硒农产地11.86万亩,AA级绿色富硒农产地3.35万亩,编制了温宿县特色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议图,提出了温宿县应重点发展优质富硒水稻,其次应当积极倡导林果业“立体式”模式,种植富硒核桃和红枣,向 “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依托调查成果,阿克苏本土企业天山雪米农业有限公司(新疆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预借助温宿县优质富硒大米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潜在经济效益2.4亿元。

在巴州地区,项目组圈定无公害富硒土地资源35.87万亩,绿色富硒食品产地32.86万亩,圈定富锌硒土地资源3.3万亩,富铜硒土地资源6.99万亩,据此提出了12处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示范村优选建议;科技支撑焉耆盆地富硒小麦标准化管理、富硒面粉认证等。项目成果得到地州政府及焉耆盆地北四县政府高度重视,依托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建立了“西域硒都”富硒区域品牌,一批地方富硒企业已逐渐形成并实现初步产能。其中,明友面粉利用焉耆盆地优质的富硒小麦,生产富硒面粉、饺子粉、颗粒粉等系列产品,可实现年增收四千万元,同时,潜在提升小麦收购价格0.2元/公斤,农民增收可观;“硒域硒都”全疆最大的馕厂投资建成,今年将正式运行生产,预计实现年经济产值三千万元以上;博斯腾湖天然富硒渔业也正在加速起步,努力打造中国天然野生富硒鱼品牌,潜在增收1亿元/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推进南疆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南疆特色(富硒)农业产业相比我国东部地区起步晚,但土壤绿色清洁,富硒土地资源丰富,富硒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在南疆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新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团队下一步将继续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支撑服务兵团南进,开展基础调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支撑绿色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提升南疆“硒”引力,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坚定不移推动南疆更好更快发展,将地质调查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兵地融合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