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青岛海洋所组织专家走进青岛39中做科普讲座

来源:地调局青岛海洋所 作者:刘锐 发布时间:2020-10-12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普专家到青岛39中,为高一级部600余名学子呈送了一场题为:《天•地•人——气候、环境与新石器人类文明》的科普讲座。

39中是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历来重视海洋科学教育。青年科普专家刘锐博士借由山东省高考改革不再文理分科的新形势,谈到在当今知识体系之下,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有着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交叉,引出讲座主题是“分析全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对早期人类文明特别是农业起源的影响”。内容涉及了地质地理、物化生以及考古历史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思维;长江下游宁绍平原之上的河姆渡文明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兴于7000年前的东海海退,衰于5000年前的区域地貌破坏、全球性极端气候等。她的出现证明了稻作农业是东亚季风气候与新石器文明发达的良好耦合,也论证了气候环境与古文明序列的对应关系。刘博士还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辩证思考,在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阶段,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人类世”是否可以取代“全新世”成为新的地质年代?

刘博士的报告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讲座中穿插设置了多个问题,AMS-14C定年中使用的放射性碳元素半衰期是多少?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是什么?同学们积极互动,并获得了精美的矿石奖品。本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向学生传达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接收科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