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潮间带获取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数据,如何将海上物探与陆地物探资料有机结合,都是“北海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物探工作组于5月初出队,至6月初圆满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获取了冯家江河口、党江河口、岭底等多处潮间带第一手高质量的数据,后经过室内处理及初步分析,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是利用涨落潮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布置测线并使用水上电缆开展测量,总结了适用于潮间带滩涂的高密度电法探测方法;二是采用多种装置测量,充分利用各个装置的特性,提高了在潮间带采集数据的质量,有效避开了干扰。同时,针对海水退潮时会带走电极下部的沙、引起电极虚接的问题,安排专人巡视,保证电极充分接触;三是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针对海水极低电阻率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窗口,通过不断调试参数,压制干扰,获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四是结合已有陆地钻孔资料,将潮间带剖面数据资料与陆地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了较好的对应关系。
下一步,物探工作组将充分利用钻孔以及海上地球物理资料开展对比分析,加强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吸收和应用,做好成果解释,为北海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