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毕节-六盘水优势矿产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评价成果丰硕

来源: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 作者:刘烜 袁波 发布时间:2019-12-12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实施的“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优势矿产资源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评价”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贵州毕节地区的稀土矿石为典型的沉积型稀土矿,矿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褐铁矿、石英、金红石等,其中高岭石含量高达83%以上;稀土元素以轻稀土为主,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在矿石矿物中,部分(小于10%)以离子吸附形式存在;矿石中无独立稀土矿物,选矿回收稀土的可行性较差,应主要通过适宜的冶金工艺回收矿石中的稀土。

通过开展选矿试验研究得知,在通常条件下,对该稀土矿石很难实现有效磨矿,其原因是矿石中含有大量高岭石,而高岭石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附性,在磨矿过程中会牢牢吸附在磨矿介质上,导致磨机中矿石的流动性较差,从而降低矿石的磨矿效率。

为此,项目组采取改变磨矿浓度、磨矿方式及添加分散剂等措施,最终发现采取在磨矿作业中添加分散剂的措施,可实现矿石的正常磨矿作业。在解决了矿石的磨矿难题后,项目组开始对不同粒度的磨矿产品进行粒级筛析、浮选、重选、磁选、电选等选矿方案的探索试验,通过大量探索试验发现:各选矿方案产品中的稀土含量与原矿比较,无明显富集趋势,各产品中的稀土占有率与其产率基本一致。通过选矿试验再次证明:该沉积型稀土矿石中的稀土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在矿石矿物中的特性,该稀土矿石资源的可选性较差。

在冶金试验研究方面,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采用原矿焙烧后硫酸浸出法可高效将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浸出。该技术工艺对矿石中稀土元素浸出的选择性强,有利于浸出液中稀土元素的进一步富集,同时该工艺操作流程简单、环保。试验证明,该沉积型稀土矿石资源采用冶金工艺处理的可行性较好。

在三稀元素分析测试方法研究方面,通过选用沸点较高的氟化氢铵代替常规使用的低沸点的HF,并以PPL作为内罐,建立了密闭消解前处理结合ICP-OES测定三稀元素新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证明,研究的新分析方法具有时效性、安全性、环保性更好的特点。

在区内优势资源技术经济条件综合评价方面,项目组对威宁县重点工作区的优势矿产煤炭、铅锌及沉积型稀土矿资源开展了详细的技术经济评价工作。此次区域技术经济概略评价,围绕区域矿产资源技术经济概略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内优势矿产资源煤炭、铅锌矿及沉积型稀土矿外部开发条件开展了详细调查工作,针对区内优势矿产资源的大中型矿床及小型代表性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开采地质条件及矿石加工技术条件调查及分析工作,以点代面,最终对区内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技术难易程度、优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水平、优势矿产资源可利用性等级及优势矿产资源经济社会效益开展了详细的分析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优势矿产资源技术经济条件分区,并绘制了重点工作区技术经济评价图件,初步形成区域优势矿产资源技术经济概略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