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搭载“海洋四号”船在南海北部海域完成了第一次深海联合测试任务。
项目下属课题一“深拖式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与装备”于6月17日完成了对拖体设备耐压、震源采集系统以及接收缆等功能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最大作业深度达到2100米,连续拖曳作业达到48小时。课题二“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技术与装置研究”于5月12日完成了水下20米、100米以及700米多梯度多参数原位测量综合测试,实现了不同深度海水nmol/ L(纳摩尔每升)级别溶解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原位观测,并在调查区500至600米深度层发现甲烷轻微异常和二氧化碳明显异常。
“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于2016年启动,项目主要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需求,自主研发一套深拖式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和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不仅可以在水合物赋存区开展精细的海底浅层结构探测,还能够在水合物靶区进行原位探测获取海水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此次深海测试得到了项目各参研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主要对研发设备在中深水环境压力下多项性能指标进行逐一测试,针对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和故障进行总结改进,为下一阶段应用性海试打好基础。海试的成功,使广州海洋局在重大装备研发与应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该局深海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
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深拖
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拖体
某站位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