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派出专家组,深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嘉会镇、大岭乡实地考察,为恭城县的生态环境问题把脉,以产研融合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恭城县位于桂林市东南,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也是“中国月柿之乡”和“中国椪柑之乡”。然而,近年来,该县的生态农业问题逐渐凸显,产业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变差,农民收入不高,缺少可学性、示范性、效益好的县级示范点。加之该县大部分地区为石山,山上干旱缺水、土层薄,地表植被受到破坏严重,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大量流失,山体石漠化程度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2019年岩溶所承担的“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将在恭城县开展1: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800平方千米,主要查明区域生态功能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开展生态修复示范,研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和技术,为恭城县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和生态农业产业调整提供支撑。
考察过程中,专家组充分了解了地方需求,针对制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为项目的实施和恭城县的生态农业产业调整提出了重要建议。专家组认为,恭城县的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应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科技部门支撑的作用,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带动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瑶药产业模式,围绕果木、药材、养殖等农业资源,加快土地流转,构建复合型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把控好该区域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以创新技术、合作意识规划示范基地,确保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