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召开了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18年工作会议,明确了2018年重点工作。
会议明确,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项目三年滚动实施阶段性收官出成果的一年。西安地调中心将深刻领会、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开创西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以“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围绕党的十九大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六方面新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围绕“两重”工作,聚焦“出成果、出人才”目标,实现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高起点新开局。
会议对西安地调中心2018年的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新要求,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会议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消国土资源部,组建自然资源部。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意义、目标、原则,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拥护和支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地质调查工作的内涵必将产生新的变化。新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全体职工都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分析、领会新形势对西北地质调查工作的重大影响,认真研判未来发展方向;要在新内涵、新目标的指引下认真谋划下一阶段工作部署;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新要求。
二是,地调科研工作要按照“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十九大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工作重大改革调整”“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科技创新摆在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的突出位置”的总要求,聚焦“两重”工作,切实完成承担的 “三个工程”“25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实现科技创新目标。
聚焦“两重”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分管领导牵头,科学技术处与相关业务室分解落实责任,做好组织保证。实施好银额盆地蒙额参2井钻探、蒙额参3井油气测试工程,力争获得工业油气流,争取在西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有更大作为。编制西安、延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经局审定提交当地政府参考使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地质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进西北地区城市地质工作,争取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占领学科制高点。牵头组织实施新疆第三次土地野外调查工作,形成地质与土地融合试点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以新疆焉耆县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转化服务为试点,探讨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深入转化服务。推进新疆火烧云-大红柳滩铅锌锂矿、陕西华阳川多金属矿等资源基地建设,形成评估报告,通过局审定。建实“地质云”西北节点,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和稳定运行;新增西北地区地质调查找矿靶区,将阿富汗、伊朗、吉尔吉斯、巴基斯坦等国地质图数据库纳入共享使用。西北地区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发展海相火山岩、镁铁-超镁铁岩、黄土地质灾害(西部全要素城市地质)、地下水与环境优势学科,提交学科带头人三年来代表性调查研究成果。
加快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国际化建设步伐。加强组织管理,明确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秘书处组成与岗位职责,设立专职人员。编制《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地学快讯推出国际版,定期寄送外交部、上合组织秘书处、有关国家地矿管理机构。编制中亚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成果报告。充分利用中国是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轮值国和6月在青岛召开上合组织国家元首理事会的有利时机,谋划上合组织国家地学合作计划,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地学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论坛、上合组织国际合作圆桌会议,开展高级访问学者和人才培训工作。
落实“质量提升年”要求,确保3个工程、25个二级项目合格,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优秀。科学技术处、财务处切实履行对工程、二级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职责,加大工程、项目重大成果策划、经费预算与执行关键节点的指导,确保工程、项目成果和绩效目标全面实现,推进重大和亮点成果产出。业务处积极落实二级项目下设子项目的组织管理,狠抓子项目设计审查、野外验收的关键环节及评审验收,确保项目原始资料的高质量。工程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工程、项目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攻关、成果集成和服务产品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坚决避免科技处-业务室管理职责与工程首席-项目负责人业务推进职责错位和不到位。确保对工程项目进度、成果、问题及时跟踪,及时组织专家指导,确保3个工程、25个二级项目合格,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优秀。
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科技平台职责,扭转科技创新能力下滑趋势。科技处加大对重点研发项目的策划、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宣传、培训和申报书的审查,积极与基金委沟通,力争2018年国家五大平台科技项目申报成功数达到5项以上。制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促进项目质量提升,促进国家科技项目与地调项目的有机融合。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造山带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组织岩石学报、地球科学、地质通报专辑,北方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分区评价、特提斯北部大陆边缘演化与区域成矿模式、西北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领域创新成果在《中国地质》(中英文版)或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确保论文发表数量、质量再创佳绩。以地球日和南疆四地州矿业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为主题,举办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发表科普文章2-3篇。《西北地质》要策划发布地调科研成果。
三是,大区项目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项目管理的决策部署,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思路。协调中央与地方地质调查工作,落实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策划形成大成果,协同推进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加强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估,提升工作质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实现提供支撑。同时,要在重点工作的开展上做好支撑,发挥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四是,综合管理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要紧紧抓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聚焦中心地调科研主业,保障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任务完成。同时,要关注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解决干部职工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地调科研工作的开展解决好后顾之忧。
为了保障重点工作的有效推进,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中心提出了五点保障措施。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好“思想保障”。二是,精心谋划全员聘任,落实“三定方案”,加强干部管理,做好“组织保障”。三是,以西北科技创新中心挂牌和科研平台建设为导向带动业务发展,做好“平台保障”。四是,科学分解“两重”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做好“制度保障”。五是,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 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单位风气,做好“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