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开展的“唐山海域海底侵蚀淤积长期监测站点” 建设工作正式完成,开始监测运行。受大规模围海造陆、港口及海洋牧场建设等人类工程影响,河北唐山与天津滨海新区等渤海湾典型海岸带地区水动力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引起区域性侵蚀与淤积加剧,对重大工程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针对唐山海岸带工程地质条件及海洋水动力环境特征,天津地调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利用其研发的原位实时监测系统,自动观测记录站点的波高、波周期、海底流速、流向、海水浊度、泥沙浓度、海底界面位置变化对海床侵蚀与淤积过程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并基于动态监测数据,将对人类工程建设影响下的海底侵蚀与淤积过程进行定量评价。该系统包含自容式波潮仪、流速仪(ADCP)、浊度计、高密度沉积物悬浮泥沙浊度剖面仪、声波高程仪等监测仪器、三脚架原位监测平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控制软件等。
监测设备放入海底
潜水员入海调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