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体滑坡事故频发,对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及影响。为做好不稳定边坡、滑坡监测工作,有效助力防灾减灾工作,2012-2015年,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的“滑坡监测技术研究与方法示范”项目,有效助力地方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分析需求、梳理经验,提出了不同类型滑坡的适宜监测方法。在巫山示范站、云南大关职业中学滑坡、黑方台滑坡监测技术调研的基础上,从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等方面,梳理滑坡监测经验,总结每一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和主要监测内容及部位,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效果结合方法,构建了不同类型滑坡的适宜监测技术方案。
二是研发了一线多传感器准分布式监测新技术,为应急救灾提供技术支撑。以示范区监测技术需求为导向,研发了滑坡准分布式实时监测装置,通过一根线缆便可同时监测滑坡地表倾角、位移,深部倾角、位移。该装置成本低、布设快,并可实时传输数据,非常适用于地质灾害的应急监测。
三是支援地方政府应急救灾,有效服务鲁甸“8.3”震后环境影响评价。2014年7月,因持续降雨,云南昭通乐居赶马路垭口滑坡发生大变形,威胁29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调局水环中心在现场快速布设了准分布式裂缝位移监测装置,配套了五个位移监测传感器,对滑坡后缘、中部、边缘裂缝的变形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昭通国土局,为及时研判滑坡变形和鲁甸“8.3”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现场监测数据,为当地政府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支持。
四是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点有机融合。在云南昭通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项目中,适时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的勘察钻孔,进行滑坡准分布式深部倾角与位移监测装置的野外实验与测试,既有效利用了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实验了仪器监测工艺和方法,又为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区提供了辅助监测数据。
五是不断利用新技术,支撑滑坡监测方法创新发展。开展磁共振滑坡面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确定滑坡的平面及空间分布要素。该方法与瞬变电磁监测相结合可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滑坡体内含水量的变化,还可以确定滑坡内部结构,如裂隙带分布等,为滑坡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水环中心下一步将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多参数、多通讯等新技术新方法野外监测应用试验,完善监测仪器性能及应用方法,形成物联网、大数据支撑下的实时、多源数据传输与设备远程双向控制应用示范,为地方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