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是强化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由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的东北三江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查明了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等特征参数,开展了土壤土地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土地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农业种植等规划性建议。
首先通过开展标准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当地大厚度含水层地下水年龄结构、径流模式、补给来源和排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区内分别存在着局部、中间和区域水流三个系统,其循环深度分别为0-30米、30-110米和大于110米。同时研究了1975—2014年当地湿地演变格局,表明农业开垦是造成湿地退化的第一驱动力,气候变化、水利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大量开采通过影响湿地补水水源间接影响湿地演化。
其次是通过将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相结合,探索出了融合水文地质要素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中包含地下水资源保障程度、地下水质量、水文地质调查等水文地质一级指标三个,地下水保障率、水温、水中有益元素等二级指标7个,充实了土地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是通过局部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富锦市南部发现75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该调查区中硒元素含量一般在0.3-0.76毫克/千克之间,平均值为0.37毫克/千克。区内主要的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沼泽土及白浆土,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该地区土壤肥沃、耕地平整,有条件发展现代化富硒农产品开发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