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多方引智 培训交流 建设野外产学研基地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张俊 陈思 发布时间:2016-08-17

为提升地调项目科研创新能力,开拓项目组成员视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鄂尔多斯北部湖泊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入野外生产一线,在项目野外基地开展了一系列讲座培训与交流活动。通过全方位、高密度、立体化的培训交流,建设项目野外产、学、研基地,促进地调科研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地质科技创新目标。

6月28日,水工环物探原理方法培训——针对不足,补齐短板 。物探是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的有力手段,而实际工作中,水文地质工作者在物探技术应用方面往往经验不足,导致物探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针对这一问题,邀请宁夏地调院副院长尹秉喜高工,作了题为“地下水系统的电性特征”的讲座,与大家交流了物探技术在地下水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尹秉喜高工长期从事水工环物探生产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物探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面对面交流,项目组成员加深了物探工作的认识,为今后物探工作的科学部署和有效应用提供了基础。

7月8日,水流系统理论与应用讲座——强化理论,指导实践。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蒋小伟教授,进行鄂尔多斯大型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机理的讲座,蒋老师通过实地考察,将同位素、水化学,模型模拟等方法相结合,分析流域排泄区水分来源问题。蒋小伟教授主要从事盆地地下水循环研究,是研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在水流系统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通过讨论交流,项目组成员对水流系统理论及应用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路,为项目开展基于地下水系统理论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7月9日,生态环境遥感技术交流——熟练技能,发挥优势。邀请长安大学潘桂行,为项目组成员带来了一场遥感知识方面的讲座。潘桂行利用遥感数据处理软件Envi和Modis的数据相结合,逐步演示了如何进行日蒸散量的计算,并介绍了通过遥感数据反演植被指数与地下水关系的方法。遥感作为目前研究地下水与植被生态和蒸散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本项目开展生态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的必要手段。通过详细讲解与软件实际操作的交流,项目组使用遥感技术研究生态水文地质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7月10日,Hydrus模拟软件培训——掌握软件,探求机理。邀请武汉大学查元源老师对Hydrus 1d软件应用进行讲解,查老师先从理论出发,分别从水流控制方程、上下边界设置、参数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软件的应用细节。查元源主要从事地下水土壤水运动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精通Hydrus及其源代码,并担任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Journal of Hydrology,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等10余个国际权威SCI期刊审稿人。交流期间,査老师对项目组成员的提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使成员们对该软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对项目组今后开展旱区包气带水热运移机理研究有很大帮助。

7月19日,同位素示踪测年技术交流——运用高招,推动创新。邀请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Andy Love教授来到野外工区,为项目组成员系统介绍了C、Ar、Cl、Kr、He、氘氧、稀有气体等常用和最新同位素的取样测试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等理论知识和应用实例。Andy Love教授是国际知名水文地质专家,在长期从事大自流水盆地地下水研究,在地下水系统模拟和同位素惰性气体取样及测年技术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本次与项目组合作开展基于同位素方法的地下水循环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对项目中拟开展的Packer试验采样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在野外钻探施工现场,Andy详细查看了钻孔岩心,并与项目组深入讨论了Packer分层取样计划,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取样分析方案。

鄂尔多斯北部湖泊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以地质调查为依托,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专题协作、设立开放基金、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种形式,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中科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展开全方位、多角度交流合作,多方邀请国内外著名水文地质学专家深入野外现场,联合踏勘,实地交流,并在项目野外基地举办一系列全方位、高密度的培训讲座,从不同层面提升了大家对地质调查的理解,学到了最新技术,拓展了科研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推动了野外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及地质调查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讲座现场
 
 
Andy Love教授作题为“地下水同位素示踪测年技术”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