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水环中心科技创新成果初显

来源: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范基姣 发布时间:2016-07-05

地调局水环中心一直致力于形成地质环境(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新技术、二氧化碳储存技术和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近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各项科技创新工作有序推进,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果。

在监测新技术方面,完成了一孔多管巢式监测井成井技术的产品化,实现了地下水监测从传统的混合监测向精确性更高、占地更少、成本更低的分层监测的转变。在北京张家湾成功采用超声波钻探工艺进行多层监测孔施工与成井。该技术与常规回转钻进和螺旋钻进比较,钻进速度提高2-3倍,能连续采集高保真度岩芯且无需钻井介质。

在二氧化碳储存技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方法体系,初步形成了我国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盆地分析、场地勘查、潜力评价、工程控制、环境影响及监测等关键技术方法体系;与神华集团合作,继续开展我国首个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实践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全流程工程技术。搭建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实验室和原位试验场科研平台,构建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空中—地表—地下”立体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开展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目标靶区级别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提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的储层流动单元预测分析方法,构建出二氧化碳驱替咸水与储存技术场地级别筛选GIS多源信息叠合评估方法。

在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面,自主研究的基岩水井水力压裂增水技术为基岩水井提供了一种新的增水技术方法,对提高基岩水井成井率、提高出水量、有效解决严重干旱缺水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该技术在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进行了基岩水井压裂增水试验与应用,与压裂前相比最大增加9倍、最小增加5倍,取得了显著的增水效果。在系统梳理岩溶地区、碎屑岩区和火成岩区等基岩山区以往找水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岩性-构造-水循环三位一体的基岩地下水形成模式;对以往成果报告和论文集中的实例进行了分类分析,初步确定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框架,总结内容以专题研究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水文地质调查二级项目之中,为完成全年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