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石提镇等图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显著
来源:地调局武汉中心
作者:万勇泉、李纲
发布时间:2016-07-01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湖南1∶5万石提镇、松柏场、施溶溪、军大坪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成果评审验收。项目通过3年工作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一是以保靖-羊峰-青天坪大断裂、古丈-青鱼潭-梧楠界大断裂为界划分三个相区,厘定了各区地层系统(共计43个组级正式岩石地层单位,3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14个特殊岩性层),查明不同相区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岩相及其区域变化规律。开展了前泥盆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调查区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演化规律。
二是查明了调查区震旦纪-奥陶纪岩性岩相变化规律,表现形式为平面上由北西向南东由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陆棚相变,垂向上由老至新台地边缘斜坡向东南迁移,编制了分阶段岩相古地理图。对震旦纪、寒武纪地层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完善了调查区震旦纪、寒武纪岩石地层格架。
三是将区内原板溪群五强溪组解体为五强溪组、多益塘组与百合垅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对其岩性组合、岩相特征进行系统调查,认为其为一套以河流-三角洲-河口湾沉积为主的楔状地质体。
四是基本查明了调查区构造形迹,厘定了构造变形序列及其叠加改造样式,建立了构造格架。以保靖-羊峰-青天坪断裂、古丈-青鱼潭-梧楠界断裂两条区域性大断裂为界,进行了构造分区,对上述两条区域性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解析了其构造变形历史及控岩、控相与控矿作用。
五是圈定了综合异常43个(其中甲类异常11个、乙类异常26个、丙类异常6个),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
六是基本查明了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在总结调查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成矿规律,划分出了4个成矿远景区和5处找矿靶区,对各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新发现矿(化)点10处,钒矿1处、铜矿点6处、铅(锌)矿3处。
其中,本次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一处小型规模以上的铅锌矿点。该铅锌矿点位于古丈县高峰乡天垭一带。赋矿层铅锌矿产于震旦纪金家洞组白云岩中,矿化不仅与层位有关,而且与断裂破碎带关系密切,铅(锌)矿多呈细脉、网脉、星点、团块状充填于断层角砾、裂隙中,或富集于石英脉中,并零星散布于(硅化)白云岩中,主要为方铅矿化。蚀变见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铅锌矿化类型属构造热液蚀变型。其成矿机理和时空演化可与湘西“董家河式”层控改造型铅锌矿对比。区内已发现有铅锌矿(化)体有9处,其地表延伸最短大于100米,最长大于500米,矿体平均厚度0.82-4.71米,Pb平均品位1.375-4.107%。经重点检查发现北东向初具规模的矿(化)体铅矿体3条、北西向铅矿体4条,通过估算,共获铅334矿石量888366.3吨,金属量26267.68吨。
该矿点成矿条件好,已发现矿脉矿化较均匀,且矿体有一定的厚度,二者基本达到工业矿体要求,矿床规模达小型以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