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全国32个省级区域地质志编制工作全部启动

来源:地科院地质所 作者:郭戈 发布时间:2016-04-18

近日,“全国地质构造区划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组,在云南省临沧市组织召开了“中国地质志造山带洋板块地质学研讨会”。会议对《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2016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对新疆、西藏、云南、四川、山西、河南、江苏和上海8个省级地质志编制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动员。“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廷栋院士作了“关于研究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的报告,阐明了洋板块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在新一代区域地质志编制中应用洋板块地质学的重要意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32个省级区域地质志编制工作全部启动。 

会议围绕洋板块地质学研究主要内容、洋板块地层系统识别与试点研究进展和造山带地区地质志编写与地质编图等进行了研讨。13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专家们在交流讨论中指出:中国区域地质的核心是造山带研究,造山带的关键在于洋板块研究。我国大陆广泛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造山带,发育了复杂的洋板块地层系统,不仅记录了洋板块从洋中脊的形成到海沟俯冲消亡、洋陆转换和大陆增生的轨迹,还蕴藏有诸多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等矿床。项目组通过研究增生混杂岩、蛇绿岩和洋板块地层系统,识别俯冲带岛弧前弧火成岩组合,推演洋陆转换过程,结合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的编纂,力争在洋盆地层系统和洋板块地质研究上有所建树,实现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为地质事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地质科学理论做出较大的贡献。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对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的古生代特提斯构造演化遗迹(铜厂街蛇绿混杂岩、勐库退变质榴辉岩等)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应用洋板块地层系统理论与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疑难地质问题进行了梳理,提高了对滇西特提斯造山带构造演化的认识,为下一步地质志编制工作统一了思想。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就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做出指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沈阳、武汉、西安、天津、成都6大区地调中心,甘肃、广东、广西、黑龙江、湖北、吉林、内蒙古、青海、浙江、西藏、山西、四川、新疆、河南、江苏、云南等16省(自治区)地调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共8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地质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