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沂徐淮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隶属于“淮河皖江经济区多目标地球化学与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的子项目。
2015年项目完成水文地质调查500平方千米,水文地质钻探100米,地球物理勘探100点,地下水动态监测1200点.次。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包括水源地调查、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等工作手段,进一步查明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气带岩性结构特征、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补径排特征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不同类型含水岩组的富水特征。
在对区内大量钻孔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工作同位素水文地球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同位素的丰度值与含水层深度的关系,对工作区内第四系含水层的划分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从另一角度对传统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印证。
在建立工作区内钻孔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MS地下水系统模拟软件,建立了工作区含水层结构模型,清楚的表达了研究区地层间的复杂关系,可以从空间、三维立体的角度呈现整个工作区含水层整体上的空间组合特征。该模型具有“多维视角、 随意切剖、地理位置与三维地层组合相对照”的特色,清楚地展现研究区第四纪地层中的含水层系统结构、含水层间复杂的接触关系。为下一步地下水污染调查、水流模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了工作区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与地下水作用试验研究。通过对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土壤质量、优势作物需水量、需水规律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了主要农作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最佳适宜地下水水位埋深,不同作物、土地质量与潜水埋藏状况及其水文地质条件之间关系,为避免因地下水的不当开采造成的生态损失及最大程度的保证农田灌溉排水的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