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中国矿物志—碳酸盐、硼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类矿物》结题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王宗起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军校长任专家组组长。
《中国矿物志—碳酸盐、硼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类矿物》项目实施三年来,全面收集、系统整理了截至2014年底已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IMA CNMNC)批准成立的1196种相关盐类矿物的研究资料以及我国建国以来相关矿物的研究成果,其中约1/3的矿物种新数据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完成的《中国矿物志》第五卷第二分册分为上、中、下三册,约125万字。包括碳酸盐(硝酸盐)矿物238种、硼酸盐矿物140种、磷酸盐矿物494种、硫酸盐矿物324种。按照科学的矿物分类体系从矿物名称、产地、产状及共(伴)生矿物、结晶形态、晶体结构、主要粉晶衍射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化学组成、与其他矿物关系、微化反应、变化和参考文献等12个方面对上述矿物种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的产出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描述和总结。并建立相关矿物数据集,实现了大信息量矿物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广泛共享。项目成果为国土资源管理、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地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生产等提供了全面而权威的矿物学基础数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组圆满完成《中国矿物志》第五卷第二分册的编研工作,并形成“碳酸盐、硼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类矿物数据集”,通过验收。
按照编著计划,《中国矿物志》共有7卷17分册,是一部集自然界已发现矿物种在中国产出的产地、产状及共(伴)矿物、矿物学特征、资源和环境属性及其在科研、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等内容为一体的大型系列学术专著。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大力支持下,近十年来,《中国矿物志》的编著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资源所科研人员已基本完成第一至第五卷共十个分册的编研工作,并正式出版发行了其中四个分册。
《中国矿物志》是国家科学研究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资源宝库,在国家长期持续的支持和有关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完成《中国矿物志》的编著计划。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矿产资源研究所科技处有关人员、项目组成员和相关评审专家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