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乌蒙山云南昭通地区典型地质景观调查取得系列新发现

来源:地科院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5-12-28

201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乌蒙山云南昭通地区典型地质景观调查》完成区域地貌地质遗迹景观调查1000平方千米,1:5万地质景观组合与环境地质调查调查150平方千米,完成洞穴探测4个,洞穴形态测绘5千米,洞穴环境测量70组,地质遗迹摄影250幅,摄像60分钟,取得了系列新发现。

一是新发现岩溶分水岭台地上少见的溶丘群

大关红旗村岩溶台地海拔2000-2280米,发育于栖霞-茅口组灰岩中,顶部回春发育有溶丘洼地,溶丘呈馒头状,锥状,溶丘高度从十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底部直径为几十米到几百米,相对高差20~150米,坡度多小于45度。在约8.82平方千米范围内矗立有142个溶丘,密度约为 16个/平方千米。溶丘间还分布有石芽、石林和近圆形深洼地,形态美学突出,同时科学研究价值也十分突出。

二是新发现云南省密集分布的阶梯状瀑布群

大关县以瀑布群为主要特色,主要集中分布于黄连河和罗汉坝两块区域,均发育于泥盆系中下统石英砂岩大型箱状峡谷内,河道沿水平地层层面展布,形成平底基岩河床,水流平缓,每隔100-200米即沿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一级跌水瀑布,呈阶梯状展布。在黄连河和转转河不到1平方千米的面积内集中就分布有7-8个瀑布,平均瀑高在10-20米之间,平均瀑距100米,平均溢宽2-10米,而在集中区上游和下游2千米以内,还分布有其他2-3个瀑布,如此密集分布的瀑布群,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价值。

三是新发现云贵高原扬子地台区典型的“石生蛋”景观

大关县大型“石生蛋”(结核)露头位于天星镇洛泽河畔,发育于志留系中统黑色泥页岩地层中,个体较大,形态保存完好,成层出现。露头地层长约146米,宽约100米,共计两个层位,顶层“石蛋”密集区厚1.4米,底层厚1.46米,“石蛋”单体直径在5-15厘米不等。除“石蛋”之外,还分布有大量三叶虫、直角石化石和黄铁矿球粒。这些 “石蛋”是深海软泥中的一些颗粒物的结核,因差异风化而出露地表,与贵州三都县的“石生蛋”结核景观遥相呼应。

四是新发现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非重力水沉积洞穴

威信县白云洞发育于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地层的陡崖上,罕有人进入。全洞长约800米,分为上下2层,洞口宽约7米,高3.5米,洞道总体走向呈南北向。洞穴堆积物以次生碳酸钙沉积物为主,尤其是洞穴尾部大厅,较为封闭干燥,石笋、石柱、石盾和石旗充满大厅,质纯性脆,洁白如玉。在大厅顶部、石笋、石柱、石盾和流石表面,均有非重力水沉积的石枝、卷曲石和石花析出,整个大厅面积约300平方米。据悉,此为云南非重力水沉积物分布面积最大的大厅。由于非重力水沉积形成条件比较苛刻,需要洞穴相对干燥但又富含高度浓缩碳酸根和钙离子的湿润空气,一般很难遇到,这为研究洞穴非重力水沉积的成因机理提供了极好的实验验证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