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与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联合主办,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与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广东阳春整装勘查区找矿成果与勘查技术方法研讨会在广东省阳春市成功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叶天竺、刘仕毅、潘仲芳、毛景文、伍广宇、陈易玖、孙长庆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莅临指导。
本次研讨会采用室内汇报、交流,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成都理工大学和地调局武汉中心分别介绍了在该地区开展工作的相关进展和认识,与会专家和代表考察了石菉铜钼矿区、旗鼓岭铜多金属矿区及岗美钼多金属矿区,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知名地质矿产专家、“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开创者—叶天竺教授,结合近年来的成功找矿案例,对整装区内的石菉、锡山、庙山、旗鼓岭等典型矿床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及论证,为这几个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毛景文研究员认为阳春盆地内存在100Ma形成的以石菉为代表的矽卡岩型铜矿和80Ma形成的以小南山、锡山、鹦鹉岭为代表的钨锡矿。找矿工作应围绕上地壳重熔形成的S型和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寻找锡矿,围绕I型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寻找铜钨钼矿,外围找铅锌和金矿。特别是旗鼓岭有望成为一个大型斑岩型铜钨钼矿床;物探专家刘仕毅教授认为整装区内采用物探等综合手段取得了较大找矿突破,区内岩浆岩带、矿床、矿点与重力异常带分布一致,建议通过反演推测岩体深度,按照“三位一体”找矿模式,注意在岩体侵入顶部位置开展进一步找矿。并要求大家在物探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精细”,为地质找矿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其他各位参会专家均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专家对阳春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的重新梳理,对该地区的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阳春整装勘查区近年来新发现了庙山、旗鼓岭铜矿、新屋金矿等一批矿床(点),在石菉铜矿深部及外围也有重要进展,认为该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广阔。二是区内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控制了矿带的展布,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与矿床定位有关。岩浆活动具多期次多阶段演化的特点,蚀变矿化强烈,成矿元素组份复杂,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作用具有水平和垂向分带性,主攻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其次是斑岩和热液充填型,主攻矿种铜金,兼顾钨钼铅锌。三是庙山、旗鼓岭等矿区的中深部见品位高、厚度大的矿体,是典型的大型硅钙面控矿,“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表现明显,具有较大找矿前景;新屋金矿赋存于泥盆系地层中,是广东一种新类型,具有良好找矿空间。四是物探作为阳春盆地寻找隐伏矿床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有效的,建议加强综合,并推广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1:5万综合矿产预测评价工作,实现阳春整装区找矿新突破。五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起到了提高认识、锻炼队伍、出整装成果的良好效果。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广东省阳江市及阳春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参会单位20余家,代表80余名。